我认为手术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4个:基本技术、专科知识、专科技术、性格。
当老总时带过一个王姓的实习医生做急诊手术,现场教他肌腱吻合的几种方法,几个肌腱下来,我发现他比我做得还好。要知道,我年少就是做农活的行家,一直得意自己的动手能力。被他碾压式超越,甚是服气,甚至还有些嫉妒。后来打听到他毕业分到了沈阳总院的一个内科,唏嘘不已。
台上会诊泌尿外科腹膜后脊旁肿瘤,椎间孔血管钳住后深部打结笨手笨脚,主治看不下去了,张老师我来试试,手法翻花,行云流水。只好讪笑掩饰,当年立笔打结本就不行,当骨科医生后主要用榔头了,打结更是荒废了。
我最敬佩的骨科医生梅芳瑞教授说过一句话:教会医生开刀,不教会为什么开刀,还不如不教。我的理解是,在学专科技术之前,应当先掌握专科知识,如:手术的适应征、不过度医疗、不医疗不足、熟识指南等。周跃教授说过:外科医生,心灵大于手巧。确实,经常见到一些骨科医生手术进度一点不慢,却没有特别花式手法,关键时候敢动刀动锤而已。
我一直认为,脊柱畸形手术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要放在截骨上面,如果没有2分钟置钉一颗的水平,手术就成了拼体力的活了。因为没有娴熟的止血技术,多少的肿瘤的TES做成了VCR,多少的良心手术做成了片子手术。我也一直建议脊柱外科的专科技术(如不同器械的使用、置钉、截骨、止血等)也要像基本技术(切开、分离、打结、缝合等)一样专门训练,高手并没有高招,只是这些技术运用得当和熟练而已。
我知道一个60后骨科医生有强迫症,每次手术后夜晚难眠,反复思考手术过程,老觉得有东西留在伤口、有个血管没有扎牢靠等等。后来,他读博士后放弃了当医生,到美国作科学家了。见到过一个医生一上台就火急火燎,没有一点耐性,很多技术没有做到家。小手术还可以,大手术并发症当然就少不了。
除了去国外当科学家的那人外,我基本上没有见到过其他不自信的骨科医生,即使再差的手术效果,再多的并发症,也会认为老子第一。也见到过冷血的医生,台上休克,趁着不出血继续截骨。冷血也不是没有好处,病人瘫了可以冷静分析原因;晚上休息好,对第二天的手术有益等等。而我可能太过共情,病人出血稍多就止不住考虑悲观的一面:休克、抢救、甚至对家庭的影响。稍微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影响睡眠。我知道这样不好,几十年下来,也没有改变。
手术重塑性格,性格影响手术。当一个人基本技术、专科知识、专科技术成熟后,性格会更多影响手术质量。故:手术质量的尽头是性格。
内容来源于脊柱外科医生张正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