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脊柱/手术技巧: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
手术技巧: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
2023-12-28 10:54:32472浏览
手术技巧: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

椎弓根螺钉技术是脊柱外科的基本技能。徒手、快速、准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往往是学习减压、截骨等技术的前提,是脊柱外科医生的“标配”技能。下面汇总介绍3种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技术,既有详细操作步骤,亦有方便记忆的总结,还有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提高置钉技术,无需定位marker,实现分分钟直接置钉。


Lenke教授的经典技术

Lenke教授的这篇文章是最经典、最多被引用的介绍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文章。

1.术前评估:仔细阅片,观察椎弓根的粗细、椎体形态。

2.切口暴露:暴露到横突尖部,骨膜下剥离。


3.入钉点:作者描述了从T12-T1椎弓根螺钉入钉点的逐渐变化。T12入钉点正好位于横突中线,越靠近中胸椎(T7),入钉点越向横突头端和关节突内侧移动。中胸椎入钉点在横突最上缘、上关节突中外1/3处。见下图,入钉点逐渐上移内移的趋势。


从中胸椎向上胸椎,入钉点逐渐往尾端和外侧移动。T3-4入钉点在横突上1/3处,T1-2入钉点在横突中线处。见下图。


也就是说:入钉点是依靠横突和关节突来定位的,T7入钉点相对来说最靠内、最靠上,向两侧逐渐向外向下演变。


4.开路锥方向的转换:3.5mm的尖锥刺破入钉点的皮质骨,开路锥在椎弓根的松质骨内走形至椎体内。选择弯头开路锥,如下图所示。前15mm(椎弓根长度)弯头向外,避免穿破椎弓根内壁,之后旋转180度,转换为弯头向内,进入椎体内。整个过程需要双手操作,主力手推进开路锥进入,另一只手提供向上的力量对抗。因为胸椎外璧较薄,易被突破而出现开路锥落空进入胸腔。


5.探查椎弓根:拔出开路锥,观察出血量,过多的出血量提示孔道壁可能破裂,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用软球探探查钉道的四壁和底是否破裂,尤其深度10-15mm处椎弓根四壁是否有破口。如果四壁探查到软组织,需要重新做钉道。钉道长度也是探查的重点,钉道过长提示可能内倾过大,过短提示内倾太小,需要使用弯头开路锥调整。


6.攻丝、探查、置钉:用比螺钉细1mm的攻丝扩充钉道,并再次用软球探进行探查钉道四壁和底,重点是10-15mm深处椎弓根的四壁。然后顺着钉道置入椎弓根螺钉,此时不要试图进行方向调整。


7.阅读感受。Lenke教授详细介绍了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操作细节,其中“入钉点变化趋势”、“弯头开路锥使用技巧”、“球探使用技巧”,“攻丝的使用”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仔细思考、认真体会、实践掌握,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置钉失误的发生,做到不用定位marker,减少术中透视、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提高置钉速度,同时保证安全性。


Baaj教授的通用技术



Baaj教授介绍了一种胸椎椎弓根螺钉的通用技术,便于记忆,应用较广。


1.入钉点:横突上缘与上关节突外缘交点向尾端3mm。所有胸椎均可选择该点。


2.进针方向:Lenke教授的文章中,没有提到进针的方向。该文章给出了便于记忆的方法:头尾方向与上终板平行、与脊柱矢状面曲线垂直;T1-2内倾30度,T3-12内倾20度。


3.上胸椎入钉点的探讨。矢状面上:原文的讨论部分提到该入钉点应用与上胸椎时,并非沿椎弓根轴线进钉,而是沿下图实线方向进钉(平行上终板走形)。下图虚线为沿椎弓根轴线进钉,实线为该技术的进钉路线。轴位上,该方法也不是沿椎弓根中轴线进钉,如上面示意图所示。


4.阅读感受一:Baaj教授介绍的通用置钉技术非常便于记忆,非常实用。笔者喜欢以Baaj教授介绍的技术为主,参考Lenke教授提到的T12-T7-T1的进钉点变化趋势做一微调,选择进钉点,矢状面平行上终板,轴位内倾角度较Baaj教授的略小几度,更接近椎弓根中轴线进钉。下图为笔者近期胸椎徒手置钉CT图像:矢状位平行上终板,0度,轴位内倾16度。


5.阅读感受二:不同学者也有其它置钉经验总结。在高延征教授主审、王海蛟教授主译的《胸椎外科学:原理和技术》中给出了不同节段的入钉点选择、内倾角度和椎弓根宽度,如下图所示。入钉点的选择、个体的差异,椎体的旋转都会影响内倾角度。



6.阅读感受三:头/尾倾角度“与上终板平行”是螺钉头倾角度的理论要求。术中与头尾相邻3个椎体的矢状面曲线垂直,以椎板或关节突或棘突连线的曲线为参考,如下图。亦可参考椎体定位时的图像。



7.阅读感受四:Baaj教授介绍的胸椎通用进钉点“横突上缘与上关节突外缘交点向下3mm”,在腰椎同样适用。胸椎的横突靠背侧,腰椎的横突更靠近腹侧。在胸椎,下关节突几乎完全遮挡上关节突,呈冠状面排列;在腰椎,下关节突在上关节突内侧,呈矢状面排列。但是这些解剖差异并不影响同一椎体横突、关节突和椎弓根的位置关系。这是横突、上关节突、椎弓根的发育决定的。按照Baaj教授的进钉点,需要较大的内倾角度,因为腰椎切口大小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笔者更喜欢“横突上缘与上关节突外缘交点向内下3mm”,即向下向内各2mm,即交叉点的内下方3mm处为入钉点。以横突+关节突外侧缘为标志的腰椎置钉技术比“人字脊”法更可靠,尤其严重退变或畸形患者,因为横突几乎不退变或增生。


8.阅读感受五:对椎弓根螺钉技术的掌握,要从正常脊柱结构开始。有了几百枚螺钉的经验后,也可以对脊柱侧弯椎体进行徒手置钉。术前评估椎体旋转程度、明确顶椎位置,渐进式调整倾角,注意Lenke教授介绍的操作技巧,亦可以安全徒手置钉。当然,没必要非得“徒手置钉”,必要时使用marker进行透视评估。


技术三:椎弓根外途径


当胸椎椎弓根宽度<4.5mm,在T4-7偶尔会<4mm,置入标准椎弓根螺钉就会变得困难。此时对椎弓根外途径有所了解,就变得很重要了。


1.定义:1993年有学者首次描述了椎弓根外途径置钉的方法:入钉点为横突外缘头端1/3,在矢状面上垂直于椎板,螺钉穿过肋横突关节和肋椎关节进入椎体。认为存在这样一个结构:横突、肋骨颈、肋骨小头、椎弓根、肋横突关节和肋椎关节围成的区域,相当于“扩大的椎弓根”,在其中置钉较安全,称为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如下图。


2.技术缺点:多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复合体结构进行了研究,评估其局部解剖和力学性能。认为沿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置入螺钉,可选择更粗更长的螺钉。但是,即使选择更粗更长的螺钉,椎弓根外途径的螺钉抗拔出力量仅是椎弓根螺钉的80%,力学强度欠佳。原因是虽然钉道更长,但是有效的骨质和螺钉接触并不多。同时,该方法的一个缺点是软组织暴露多,钉尾太高,切口闭合困难。


3改良方案:有学者将螺钉入钉点向内移动至横突中点、轴位内倾30度,矢状面垂直椎板,如下图所示。该方案钉尾高度降低。


4.阅读感受一:尽可能选择标准椎弓根螺钉,其力学强度更高,安全性很好。正常椎管的话,椎弓根螺钉向胸椎管内侵犯2.5mm,偏出椎体外壁5mm,大多没有并发症。需要注意螺钉长度,避免前方重要结构损伤:食管、肺组织、胸膜、主动脉、肋间动脉、奇静脉、下腔静脉、胸导管、交感神经链、膈肌脚。


5.阅读感受二:在中段胸椎有时存在椎弓根很细,CT上测量不能置入4mm或4.5mm直径螺钉。此时可考虑椎弓根-肋骨复合体。无需采用上文中的椎弓根外途径进钉,而是仍以椎弓根为主,可以向外侧借部分空间。入钉点向外挪一些,内倾角度大一点,钉道仍以椎弓根+椎体为主,螺钉外侧可在椎弓根-肋骨间隙里。这样子即安全、牢靠、容易连棒,还无需担心钉尾太高。


6.阅读感受三:充分理解“扩大的椎弓根”这一局部解剖:横突、肋骨颈、肋骨小头、椎弓根、肋横突关节和肋椎关节围成的区域。对于狭窄椎弓根的螺钉置入、胸椎经皮穿刺椎体强化术、胸椎OPLL的腹侧减压、胸椎椎体肿瘤切除等操作亦会有所帮助,能够建立一个安全空间概念。


除了这几种置钉技术,当然还有很多优秀前辈总结的胸腰椎置钉技术。向优秀前辈学习,阅读其文章,理解其要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将优秀经验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手术风格。


这些种种技术,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帮助后来者快速掌握技术的方法,本质上这是“术”。置钉技术的本质是局部解剖,充分理解横突、关节突、椎弓根、椎体、椎板等骨性结构,以及附近重要神经、血管、组织的空间关系,这是“道”。掌握病理生理,把疾病诊断明确;掌握局部解剖,把手术做好做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