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骨科精读/骨折后“起”了水泡,这些处理办法要记牢。/
骨折后“起”了水泡,这些处理办法要记牢。
2022-03-10 18:23:301420浏览
临床上 ,有较多车祸 、高处摔伤等高能量外力引起的胫腓骨、尺桡骨以及肱骨髁上骨折的闭合性损伤以及直接暴力性损伤尤其是挤压伤 ,常常引起较重的软组织损伤 ,容易引发张力性水泡。

临床上 ,有较多车祸 、高处摔伤等高能量外力引起的胫腓骨、尺桡骨以及肱骨髁上骨折的闭合性损伤以及直接暴力性损伤尤其是挤压伤 ,常常引起较重的软组织损伤 ,容易引发张力性水泡。


为什么起水泡

骨折发生时,局部软组织(特别是肌肉)也同时受损而出现肿胀,由于皮肤弹性有限,肿胀后皮肤变“紧”,局部压力增加,血管、淋巴管受压,血流回流阻力增加,加之血管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增多,骨折后出血使局部压力更高,渗液在表皮、真皮之间薄弱处积聚形成张力性水泡。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程度不同,压力也不均,压力更高处会最先产生张力性水泡。


如果小血管损伤较重,出血明显会形成血泡。血泡表明皮肤全层损伤,提示伤情较重,局部软组织条件差。



水泡的危害

水泡的出现提示软组织损伤较重。伤得越重,肿胀越重,水泡越多。这既增加了伤口感染的几率,又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延误骨折的治疗。有学者认为,水泡周围的皮肤尽量不做切口,因为皮肤坏死和感染的发生率很高。


如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当 ,严重者可以导致皮瓣坏死 、感染 ,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延长了患者 的治疗时间 ,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经济和精神上伤害 。


治疗方法

1.四肢闭合复位和固定  


骨折后常用的闭合复位和固定的方法有骨牵引、皮牵引、石膏固定、夹板固定、支具固定等。适当的护理用具可以通过将肢体支撑在生理位置来减轻软组织水肿。但是如果护理用具不正确地使用,将会导致软组织包膜的进一步损伤。


2.被动抬高患肢 


这种抬高的定义是患处要高于心脏所在的水平面。因为静脉和淋巴的引流是由重力辅助的。此外,抬高会降低肢体灌注压,这样有助于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减轻渗出和改善淋巴循环。


3.应用主动间歇式气动压缩装置 


主要是应用足底泵,间歇性压迫足底静脉丛,减少踝关节和跟骨骨折的水肿,增加肢体静脉回流量。防止脚踝血液积聚,改善淋巴回流。


4.冰敷 


在受伤后一般不会立刻出现水泡,及时的冰敷可以减轻水肿,缓解疼痛,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等,伤后48小时内冰敷,不要热敷,更不要用红花油等活血的药物,那样只会加重肿胀的程度。


5.消肿中药 


常用的中药是冰硝散,它的主要成分是冰片和芒硝,放在薄的布袋里搭在骨折部位可以促进消肿。


6.按摩肢体远端部位 


肢体肿胀明显者应加强骨折远端关节的活动以及肌肉的等长收缩,促进血液的回流。熟练的按摩可以缓解疼痛,促进静脉回流, 消除或减轻肿胀,按摩是一种有助于主动锻炼的被动活动,对骨折部位远端的肢体进行按摩,可以减少水泡的发生。


7.骨折处用弹力绷带均匀加压包扎 


在骨折周围的肢体上均匀施加压力,让表皮层和真皮层之间的薄弱腔隙更加严密,可防止水泡的发生。避免压力过大影响了血液循环,可能会出现其他并发症。


8.改善循环和消肿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速尿。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局部组织的肿胀,有些药物同时具有抗炎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9.对于已经出现的患者


对于已出现张力性水泡的患者,如果肿胀不很严重 ,待水泡直径大于 1.0cm以上时,可用5ml的注射器在水泡的最低部位穿刺抽液 ,然后用棉签轻轻挤压 ,使表皮贴紧 ,避免造成表皮的破坏 ,以防止感染。对于肿胀比较重 ,水泡大而渗出较多的患者 ,在进行皮肤消毒后 ,用20m1注射器的针尖在患肢戳2—3排小孔 ,然 后贴上VsD贴膜 ,接上负压引流装置给予持续的负压吸引 ,加速渗出液和血液的流出,减轻筋膜室的压力利于血液循环 ,加速肿胀的消退 。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末梢循环,注意保持负压引流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及时更换引流瓶 ,保持环境无菌 。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敷料 ,当引流不畅时可用生理盐水 10~20m1 冲洗管道


对于严重肿胀,考虑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应及时切开减压。


水泡与手术时机及切口选择

出现水泡的骨折,一般推荐待皮肤愈合以后,二期再行内固定治疗,手术时机取决于软组织愈合的情况


切口尽量避开水疱区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水疱区域范围可能再次扩大,研究中,都有糖尿病患者血性水疱出现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导致手术失败的案例。


预防远远胜于治疗,希望“张力性水泡”永不再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