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骨科精读/螺钉、钢板、髓内钉该怎么选?一篇文章讲明白!/
螺钉、钢板、髓内钉该怎么选?一篇文章讲明白!
2022-03-31 16:50:373736浏览
骨折内固定术是指当发生骨折时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

骨折内固定术是指当发生骨折时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

螺钉

螺钉的命名:

应用部位(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

特点(自攻螺钉、自钻螺钉)

螺钉设计(如空心钉、锁定钉)

直径(如4.5mm螺钉)

功能或机制(钢板螺钉、拉力螺钉、位置螺钉、交锁钉、锚钉、推拉螺钉、复位螺钉、阻挡钉)


皮质骨与松质骨螺钉:

第一个:皮质骨螺钉,第二个:松质骨螺钉(32mm螺纹),第三个:松质骨螺钉(16mm螺纹)


自攻与自钻螺钉:

第一个为普通螺钉第二个为自攻型螺钉第三个为自钻型螺钉


用于外固定支架的自钻斯氏钉


空心钉:


锁定螺钉:

新型锁定钉与传统皮质骨螺钉相比:

1、螺柱更粗

  • 承受更大的屈曲和剪切力
  • 与周围骨质接触面积更大,应力传递更佳

2、螺纹变窄

  • 锁定钉不需要依靠宽大的螺纹来获得加压
  • 螺纹缩窄为螺柱加粗提供了条件


不同直径规格:6.5 / 4.5 / 3.5 / 2.7 / 2.0 / 1.5mm


螺钉的功能:

接骨板

1958年:直钢板、圆螺孔,几乎没有可屈性


动力加压— DCP:

1969年,出现了动力加压接骨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1981年AO改良了DCP螺钉孔-提出了DCU设计概念(Dynamic  Compression Unit),从而使接骨板螺钉孔内也能较为自由地进行拉力螺丝钉固定。


1969年成功设计了DCP接骨板:


DCP--动力加压接骨板


动力加压接骨板(DCP):

1、AO首创的动力加压设计

2、确立创伤骨科界的技术标准

3、螺钉多角度

4、双向加压的可能

5、平滑预弯





1981年全球首创 LC-DCP: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

1、底面切割,与骨有限接触;

2、与骨接触减少,对骨膜血运的干扰减小


点接触接骨板—PC-FIX:

为了进一步减少接骨板与骨面的接触,最大程度保留骨皮质的血运,1995年AO提出点接触接骨板PC-FIX(Pointed Contact)



锁定内固定器—LISS:

1995年,Tepic S和Perren SM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Locking锁定的概念,从而使用锁定螺丝钉和带螺纹孔的接骨板,以期解决常规螺丝钉固定时所产生的问题。


接骨板与螺丝钉锁扣固定的出现是接骨板骨折内固定发展史中的一次革命性的理论变革,从而出现了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自PC-FIX之后,AO的R.Frigg推出了微创固定系统 LIS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微创内固定系统 LISS:


锁定内固定器—原理:

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中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接骨板与骨面无紧密接触,最大限度保留了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


2001年 接骨板发展的里程碑—— LCP锁定加压接骨板:


LCP结合孔:


一个孔,两种功能


同一结合孔内可以完成任何一种成熟的技术:



BO原则下发展的几种重要微创术式:

1、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2、不扩髓股骨髓内钉固定(UFN Unreamed Femoral Nailing)

3、不扩髓胫骨髓内钉固定(UTN Unreamed Tibial Nailing)


BO原则下发展的几种重要内固定系统:

1、限制接触性动力加压钢板(LC-DCP 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2、点式接触钢板(PC-Fix Point Contact Fixator )

3、锁定加压接骨板(LCP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4、微创固定系统(Liss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髓内钉

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用不同的材料的棒状物进行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1918年,最早报告利用金属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1953年德国人设计并使用了第一枚交锁髓内钉。


髓内钉的固定机制:

1、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钢板为偏心型固定)。

2、应力分散式固定,非应力遮挡式固定,有利于骨痂的塑形。

3、中心固定在理论上优于皮质外固定,可减小力臂,降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4、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提供了基础。


交锁与非交锁:

1、普通髓内钉(非交锁)轴向稳定性差,抗扭转强度低-适应症较少。

2、交锁髓内钉有较好的抗旋转、抗压缩作用,固定稳定性好,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BO),在四肢长骨中应用广泛。


股骨交锁髓内钉


股骨钉适应症:

1、股骨粗隆下2cm距膝关节9cm以上的各种类型骨折。

2、股骨干中段陈旧性骨折。

3、钢板内固定失败者。



股骨交锁钉的特点:

1、固定骨折的力臂比钢板长,作用力均匀分散在整个骨干的中轴上,不易发生折弯变形。

2、锁钉使骨干从上到下形成一体,防止缩短和旋转,对骨折的固定达到最大的稳定性。



胫骨交锁髓内钉:


胫骨钉的适应症:

1、胫骨中1/3稳定型骨折:横形骨折、短斜形骨折、假关节。

2、胫骨中部60%长度内的不稳定性骨折:干骺端附近的骨折、长螺旋形骨折、节段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伴骨缺损。



胫骨钉的特点:

多用于胫骨中段骨折。尽管也可用于胫骨近端和远端骨折,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易发生畸形愈合。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选择:

Evans 分型

I型为顺转子间型(分四个亚型)。

‖型为反转子间型,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向内侧移位。



Evans分型定义了稳定骨折与不稳定骨折。




手术治疗目的:

1、获得坚强而稳定的内固定

2、恢复股骨距的连续性

3、矫正髋内翻畸形

4、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内固定物的设计

理想器械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优点:

1、更坚强稳定的固定,以利于早起负重功能锻炼;

2、更低的股骨头切割、内固定物松动和其他器械相关并发症;

3、更容易的植入技术;

4、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更快愈合;

5、可微创操作,以减少并发症;

5、费用低廉。

骨折内固定物方案及选择原则

骨折治疗AO原则(经典)

  • 解剖复位
  • 坚强内固定
  • 保障骨折端血运
  • 早期功能锻炼


通过骨折块间加压而达到绝对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坚强固定,使骨折一期愈合。


BO原则(现代)

  • 现代骨折治疗的观念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学方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从解剖复位、坚强固定、骨折一期愈合的力学固定方式(AO)演变为间接复位、弹性固定、间接愈合的生物学固定方式(BO)。
  • 必须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和骨的血运,固定可靠而无加压。


骨折固定稳定性

绝对稳定

  • 拉力螺钉/ 钢板
  •  加压钢板


相对稳定

  • 髓内钉
  • 外固定
  • 桥接钢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