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伤/肩关节前侧入路的显露技巧与应用!/
肩关节前侧入路的显露技巧与应用!
2022-10-10 17:09:57677浏览
肩关节前侧入路的显露技巧与应用!

概述与要点

  • 前侧入路可以很好地显露肩关节,可以用来修复肩关节的前、下、上方结构。在其众多用途中,前侧入路最常见用于以下手术:

1、复发性关节脱位的重建

2、脓肿的引流

3、肿瘤的活检与切除。

4、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修复与稳定

5、肩关节置换术,通常经过改良的前侧切口植入假体。

  • 在进行浅筋膜分离时,皮肤和皮下组织有较多的渗血,所以在进行深层分离前必须彻底止血,否则由于视野不清,可能损伤重要结构。


患者体位

  • 让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在脊柱和肩胛骨内侧缘下方垫入沙袋,使患肩推向前方而上肢向后方下垂,使得前方关节间隙张开。

▲ 肩关节前侧入路时患者的体位。手术床头端升高30°~45°,在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下方置一沙袋,使肩关节外旋,关节前间隙张开

  • 将手术台的头端升高30°~45°,以降低静脉压力而减少出血,同时有利于手术野的血液引流。如果使用头垫,则须确保放置准确,以防发生枕骨处的褥疮。
  • 上肢铺单时还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因为显露时有可能需要移动患肢。

体表标志

  • 喙突:在锁骨窝的深处、锁骨下方约2.5cm,用手指向外、向后方挤压即可触到喙突。喙突朝向前外方,位于胸大肌的深面,所以用力触摸才能感觉到。
  • 三角肌胸大肌:望诊较触诊更易察觉,尤其在消瘦的患者身上。头静脉位于此间沟内,有时可以看到。

切口

  • 肩关节的前方可以通过两个皮肤切口进入。
  • 前方切口: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作一10~15cm的直切口,切口起自喙突的上方。

▲ 肩关节前侧入路的前部切口,切口起自喙突,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开

  • 腋部切口:
  • 患者仰卧,肩关节外展并外旋90°。用无菌记号笔标记出腋前皱襞。切口起自腋前皱襞的中点,朝后向腋窝部延长8-10cm。用手指探入皮下潜行分离,尤其是在上方三角肌胸大肌间沟附近。以头静脉作为标记可以明确在垂直面上的位置。向上外侧牵开皮瓣,即可显露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A:在腋下作一个切口,用手指探入切口内行皮下潜行分离B:向头侧牵开皮瓣,显露头静脉和三角肌胸胸大肌间沟

  • 经腋部入路切口隐蔽于腋下,愈合后的癜痕可被腋毛掩盖,所以从美观角度考虑较前侧切口更为理想。此外腋部切口缝合线张力小,愈合后瘢痕不会扩大。仅在一种情形下不宜采用这种切口,即对于肌肉发达的患者,因为此时皮瓣不易牵开,难以充分显露肩关节前方的肌肉结构。
  • 如果通过腋部切口不能获得充分的显露,可以向上延长到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神经间平面

  • 神经间平面位于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前者由腋神经支配,后者由胸内、外侧神经支配。


▲ 神经间平面位于三角肌(腋神经)与胸大肌(胸内、外侧神经)之间


浅层显露

  • 辨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和行于其间的头静脉。

▲ 辨明胸大肌筋膜和三角肌筋膜间的沟。头静脉有助于确定该肌间沟的位置

  • 向内侧牵开胸大肌,向外侧牵开三角肌,将这两块肌肉分开,头静脉向内侧或外侧牵开均可。
  • 用分离出一窄条的三角肌纤维保护头静脉的方法,虽然可减少其分支的出血,但是少量的肌肉纤维将失去神经支配,所以此法不宜常规采用。

深层显露

  • 进入肩关节前方,必须将肱二头肌短头(肌皮神经支配)和喙肱肌(肌皮神经支配)移向内侧。
  • 对于Magnuson-Stack肩胛下肌前移术或Putti-PLatt肩胛下肌和关节囊重叠术,一般只需将上述两肌腱表面的筋膜切开,向内侧牵开即可。
  • 如需更充分地显露,或如果要移动喙突,可将这两个肌腱从喙突起点处切断。也可以将喙突的顶端截下,切下的喙突术毕可用螺丝钉固定于原位,也可用粗丝线缝合。
  • 如果使用螺丝钉固定,则须在截骨之前钻孔和攻丝,否则截骨后骨块很小,钻孔时很容易裂开,并且很难获得解剖对位。

▲ 分别向内、外侧牵开胸大肌和三角肌,显露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联合腱。截断喙突前先在喙突顶端钻孔。沿联合腱外侧切开肩胛下肌表面筋膜。注意位于肩胛下肌下缘的血管束

▲ 截断预先钻孔的喙突,向内侧牵开联合腱,充分显露肩胛下肌

  • 腋动脉被臂丛包绕。臂丛位于胸小肌的深层,上肢外展时,此血管神经束紧张并抵至喙突顶端和手术区域。因此在喙突部进行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保持上肢于内收位或中立位。

▲ 在喙突部位进行手术操作时使臂位于中立位以保护腋鞘,臂外展位可使腋鞘抵至喙突

  • 将截断的喙突连同附着其上的肌腱牵向内侧。分离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腱表面筋膜时,应在喙肱肌外侧缘进行,以避免损伤从喙肱肌内侧缘进入肌肉的肌皮神经。应小心牵拉喙突及其附着的肌腱,过度地向下牵拉会导致肌皮神经麻痹,应引起注意。如果不截断喙突,附着其上的肌肉可以保护肌皮神经不受牵拉损伤。

▲ 过度向下牵拉喙突及附着其上的肌腱会损伤肌皮神经,导致肌皮神经麻痹或撕裂

  • 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腱的下方是横行的肩胛下肌纤维,该肌肉是肩关节囊前方唯一的覆盖物。在肌肉穿过关节腔的部位,一个滑囊将其与关节囊分开,此滑囊可与关节腔相通。对于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患者,肩胛下肌常与关节囊形成粘连,此时两层结构不易分清。外旋上肢可使肩胛下肌紧张并显露出肌腹部,有利于识别此肌的上、下缘。外旋上肢还可以增加肩胛下肌和腋神经的距离,该神经从肩胛下肌下方穿出。

A:肩胛下肌位于切口的深部,肩胛下肌的切口与其肌纤维方向垂直,靠近肌腱。注意腋神经在肩胛下肌的下缘从前向后通过四边孔

B:切断肩胛下肌时将臂置于外旋位,可使腋神经远离肩胛下肌的切口线

  • 在肩胛下肌下缘最易辨别的标志是一束横行的血管束,中间为动脉,上下为伴行静脉,此血管束通常需要结扎或电灼,肩胛下肌的上缘不清晰,并与冈上肌肌纤维相混合。

▲ 在肩胛下肌下方插入一弯血管钳。位于切口下端的血管束标志着肩胛下肌的下缘

  • 在肩胛下肌和关节囊之间由下向上插入一钝的器械,先用缝线将肩胛下肌肌腹部标记好,以防止肌肉切断后向内侧回缩消失,并有助于将切断的肌肉重新缝合。随后距肱骨小结节肩胛下肌止点2.5cm处切断该肌。
  • 需要注意的是,肩胛下肌的部分肌纤维止于关节囊上,在切断肌肉时,稍不注意会切开关节囊,因为这两层结构一般不易分清。

▲ 切断肩胛下肌的末端,并在此肌断端缝数针牵引线,以防其向内侧回缩。肩胛下肌的一些纤维直接进入关节囊

  • 也可向内旋转肩关节,确认肩胛下肌在肱骨上的止点,用骨膜起子将其止点连同部分骨膜剥离,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外侧肌肉附着,最后用“U”形钉固定。
  • 如果必须进行选择性修复,则要纵行切开关节囊,进入关节。每一种修复有其特殊的切开部位。

▲ 纵行切开关节囊,以显露关节腔及肱骨头

危险

  • 神经:肌皮神经在喙突下方5~8cm处进入喙肱肌。由于神经从肌肉的内侧进入,所以所有的解剖操作应在该肌肉的外侧进行。还应特别注意,不要向下牵拉肌肉以防因神经张力过大而引起屈肘肌的瘫痪。

▲ 过度向下牵拉喙突及附着其上的肌腱会损伤肌皮神经,导致肌皮神经麻痹或撕裂


血管:虽然结扎头静脉后很少造成不良后果,但应尽可能地保留头静脉。如果头静脉发生损伤则应将其结扎,以防发生静脉血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