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口腔种植/内提升的安全范围与应用,这些一定要知道!/
内提升的安全范围与应用,这些一定要知道!
2022-10-28 10:43:16403浏览
内提升术,是在种植窝底部距离窦底1mm处,用专用骨挤压器挤压,利用产生的冲击力造成上颌窦底骨板骨折,提升上颌窦底的骨板及其黏膜。

1冲顶式内提升术

该提升术式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将上颌窦底黏膜撕裂。建议的提升高度有限,通常为2~4mm,且患者术后称在冲顶过程中震荡强烈,感觉不适,RBH< 5mm时,这种方式受限。

这种术式要求对窦嵴距在术前有精确的测量,CBCT测量的准确性保证了该术式的成功进行。

优点: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微,植入的骨代用品能保证位于以种植体顶端为中心的位置;

缺点:提升过程中需要敲击冲顶,会对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不适和恐惧。盲视下进行手术容易导致窦底黏膜穿破,且其一旦被穿破后,难以进行补救。

2内提升高度约为2mm

2mm是内提升的安全高度,通常无须植入人工骨粉,成功率较为肯定。

56岁的男性患者,B4~7缺失,不吸烟,全身状况良好。数码全景片示B4、B5处骨量高度良好,B6、B7位点骨高度稍有不足(图1)。

图1 术前数码全景片

根据患者曲面断层片的影像,B6、B7位点的窦嵴距约为6mm,拟植入8mm的种植体,需要约2mm的提升。

拟采用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为准确测量骨高度、窦黏膜厚度以及判断上颌窦内是否存在炎症等,采用CBCT进行了进一步检查。

CBCT可以清晰显示上颌窦的黏膜厚度约1mm,窦腔清晰无炎症,牙槽嵴高度为6mm,是采用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的理想病例(图2)。

图2 术前CBCT,矢状面观

术后数码全景片,见B6、B7提升了约2mm(图3)。

图3 植入种植体后数码全景片

术后3个月,完成最终修复(图4)。

图4 术后3个月,完成冠修复

A.颊侧观;B.𬌗面观

3内提升高度约为4mm

当内提升高度达到4mm时,通常建议在种植窝的底部填入适量的自体骨碎屑或人工骨,保证种植体顶部新生骨的形成。由于提升的高度较高,术前的CBCT检查尤为重要。

67岁男性患者,A4、A6、A7缺失,不吸烟,全身状况良好。患者较早的数码全景片显示A6、A7缺失区域牙槽嵴高度最低处约为6mm(图5)。

图5 术前数码全景片,A6、A7骨量不足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要求手术创伤小,计划A6、A7采用行冲顶式内提升术,植入10mm长度的骨水平种植体。因此,术前进行了CBCT检查。

CBCT检查显示窦腔黏膜厚度约为1mm,窦腔清晰,无炎症,无分隔,适合内提升术(图6)。

图6 术前CBCTA.矢状面观;B.冠状面观;C.水平面观

常规翻瓣,见牙槽嵴宽度可,采用慢速备洞,可以避免钻穿窦底黏膜,同时可以收集自体骨屑(图7)。

图7 备洞A.口内观;B.翻瓣;C.慢速备洞

根据CBCT测量的骨高度,通过慢速备洞收集骨碎屑,并选择合适的窦提升工具(图8)。

图8 慢速备洞收集骨碎屑,选择合适窦提升工具

通过圆盘状提升器械提升上颌窦底,填入骨粉,植入种植体(图9)。

图9 植入种植体    A.完成窦提升的种植窝;B.填入混合有自体骨屑的人工骨;C.植入种植体

术后CBCT清楚显示种植体顶部有植入的人工骨粉,呈穹顶状,窦底黏膜完整,无破裂穿孔(图10)。

图10 术后CBCTA.水平面观;B.矢状面观;C. A6冠状面观;D. A7冠状面观

最终完成修复的情况(图11)。

图11 最终冠修复

A.颊面观;B.𬌗面观

4内外提升的合理选择

对于双侧后牙缺失的患者,可以根据双侧上颌后牙区的牙槽嵴高度,一侧选择外提升,另一侧选择内提升。

47岁男性患者,吸烟,全身状况可。A4-A7和B1-B7双侧缺失(图12)。

图12 双侧后牙缺失A.颊面观;B.𬌗面观

数码全景片示患者A区双尖牙区和磨牙区牙槽嵴高度均不足,B区仅是磨牙区牙槽嵴高度不足(图13),因此,A区选择外提升术,B区选择内提升术。

图13 全景片显示牙槽骨情况

种植术前,CBCT显示上颌窦结构,窦腔无炎症,黏膜厚度适中(图14)。

图14 术前CBCTA. A区骨量严重不足;B、C.冠状面观

A区完成外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图15)。

图15 A区完成外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A. A5冠状面观;B. A6冠状面观

B6种植术前及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图16)。

图16 B6完成内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A.术前CBCT;B.术后CBCT

6个月后完成修复(图17)。

图17 术后6个月完成修复,上部结构口内观

A.颊面观;B.𬌗面观

5改良冲顶式内提升术

(一)结合超声骨刀

由于经牙槽嵴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须有一敲击冲顶的过程,会对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不适和恐惧,故临床上可先常规制备植入孔至接近窦底时,换用超声骨刀操作。

由于超声骨刀可减少对软组织撕裂的风险,可以用其将种植孔底部的骨全部磨除至窦底黏膜处。

(二)水囊或气囊的应用

为防止在提升窦底黏膜时将其撕裂,有学者提出用水囊或气囊将窦底黏膜推入上颌窦,以减少窦底黏膜撕裂的风险。

但由于水囊或气囊是球形扩大,其作用点是在窦底黏膜最高处,此作用点远离需剥离的黏膜处。

临床经验得出:剥离施力处越接近需剥离的黏膜与骨壁粘连处,出现黏膜撕裂的可能性越小;相反,越远离造成撕裂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这种方式还有待改进。

(三)流体压力技术

采用牙槽嵴顶入路,用超声骨刀预备至上颌窦黏膜,检查其完整。

应用密闭的空心提升器,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缩原理及帕斯卡定律,将生理溶液注射到上颌窦黏膜下空间,进行窦膜分离。膜穿孔风险下降、介入过程简单、医患不适程度低。

6常见并发症

对于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而言,种植体的失败常常发生在愈合早期。手术失败与吸烟、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牙周情况、缺乏初期稳定性、剩余骨高度不足、过大的咬合力等因素有关。

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种植体脱落、上颌窦炎、上颌窦黏膜穿孔。

1、生物学并发症

与生物学过程有关,影响种植体支持组织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种植体丧失、种植体周龈炎、种植体周围炎等。

确认此类并发症需要临床和X线检查。

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种植体存留率:修复体负载后12~64个月(平均27.1月,中位数24月)存留率83%~100%(平均95.9%,中位数97.3%)

2、上颌窦底黏膜穿孔

3、上颌窦炎

上颌窦手术后的感染只发生在少数病例中,约3%。

研究表明,术中黏膜穿孔与术后上颌窦移植物感染没有相关性。

全身系统性应用抗生素,局部清创、冲洗能有效控制感染。治疗过程中,部分移植物可能丧失,大部分被骨组织覆盖,通常不需要再进行植骨手术即能进行种植手术。

文献报道,吸烟患者有更高的发生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