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骨科小技巧/莫名的疼痛,警惕“疲劳性”骨折!/
莫名的疼痛,警惕“疲劳性”骨折!
2022-10-31 11:07:241254浏览
莫名的疼痛,警惕“疲劳性”骨折!

行军性骨折,或称压力性骨折又或称疲劳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经过长期反覆运动或过度训练以后,因为骨头承受不了压力,而且没有适度休息的时间恢复,因此产生了结构性的小裂痕,造成骨骼疲劳衰弱的情形。 

这样子的裂痕,并不会立即造成折断与移位,但只要每一次运动稍微激烈一点,产生的疼痛可能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且有可能在某一次的运动或训练过程中产生断裂的情形。

最早被提到的疲劳性骨折发生在1855年的普鲁士军队里,当时此一症状发生在新兵的跖骨上,被人们称之为「行军性骨折」。 而近年来由于休闲和竞技运动的人口剧增,以往只发生在新兵身上的疲劳性骨折也普遍地在一般人及运动员的身上出现。

疲劳性骨折的生理机制:身体在接受运动训练的时候,我们的肌肉为了应付训练,会增加肌纤维的截面积让肌肉肥大,以维持训练的需求;骨骼也有类似的状况,任何时刻骨的组成依照成骨细胞与嗜骨细胞两者活动的配合,产生骨化及再吸收,因此骨骼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组织,但是骨骼成长的时间比肌纤维成长肥大的时间需要来的更久。

 根据沃尔氏定律,压力会刺激骨骼重作的的过程,但若产生的压力不是骨骼本身所能承受的,或是骨化重做的速度无法配合,就可能就会产生疲劳性骨折。

也可以这么理解,疲劳性骨折易发生在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当局部骨组织长期受到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如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即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破坏作用)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

来源:pexels 作者:cottonbro

疲劳性骨折易发生部位及族群疲劳性骨折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为下肢骨骼(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和种子骨),其次为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

不同的运动型态会引发不同位置的疲劳性骨折,例如: 

  • 1.以跑为主要训练的长跑和短跑:跖骨、胫骨和腓骨 
  • 2.常有跳跃动作的篮球和排球员:足部舟状骨 
  • 3.常有投掷和挥拍动作的运动:肱骨及肋骨 
  • 4.举重选手:肋骨,尤其是第一肋 
  • 5.体操选手和舞者:腰椎 
  • 6.一般来说,较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运动还是长跑

疲劳性骨折的症状会在病症开始的二到三周内逐渐地显现出来,并且和其他因过度使用所造成的慢性伤害的症状很类似,但是疲劳性骨折的症状会停留在同一处且较剧烈。

若是位于较深处的构造,例如股骨,则疼痛可能会有扩散的情形;另外,虽然软组织肿胀的情形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活动之后有可能会发生。 通常运动时或运动后会感到疼痛,休息后,疼痛会消失或减缓;患者偶尔也会突然出现急性疼痛的情形。

也就是说其临床特点是局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好转,无夜间痛。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和压痛,应力试验阳性。

来源:pexels 作者:oliver sjöström

疲劳性骨折的确诊疲劳性骨折会在患部有压痛点,或是已经愈合,会在患部摸到不平顺硬硬的组织,就是骨痂。 

一般而言,会使用X-ray、Bone scan、CT、MRI等影像判别技术协助确诊,而Bone scan(骨扫描)的准确性是当中最高的。 

因临床上无典型的外伤史,早期X线平片通常为阴性,容易漏诊或误诊。

0级(正常重建):有细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线片无异常改变,无临床症状,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线性吸收增加

1级(轻度应力反应):亦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光片阴性,但骨扫描为阳性;

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光片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

3级(严重应力反应):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X光片可见皮质骨增厚,骨扫描阳性;

4级(疲劳性骨折):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光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扫描阳性。

疲劳性骨折的治疗与预防治疗上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先有充分的休息! 必须与医生及治疗师做高度的配合,减少会引起疼痛的活动。 

较严重者可能需要开刀治疗;较轻微者,急性期可以配合冰敷和轻微的按摩、 肌能贴扎来达到止痛消肿,后续也可以再做电疗或雷射等相关物理治疗来帮助消炎及止痛。 

预防部分最重要的莫过于运动的剂量,透过专业人员的帮助,了解自身的能力及状况,勿做过度的训练,就能降低疲劳性骨折的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