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根管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术者必须仔细规划髓腔入路的预备,以避免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遗漏根管、根管系统清理不充分、根管偏移、器械分离、繁化治疗过程、导致治疗失败。
因此,根管治疗的入路也被认为是治疗成功的途径。
图1. 髓腔入路预备的四个阶段
髓腔入路预备的基本步骤在当代根管治疗中包含一系列的逻辑顺序,可归纳如下:
【第一阶段】影像学评估髓腔形态,以了解最可能的内部解剖结构。紧接着是隔离患牙。
【第二阶段】在放大设备下去除腐质及不良修复体,避免损伤健康牙体组织。在这一阶段,评估釉牙骨质界水平是确定预备是否匹配的关键,这也将有助于确定预备最可能的轮廓外形。
【第三阶段】评估剩余健康牙体组织以及相关的修复治疗计划。该阶段基于前两个阶段的评估进行初步的髓腔入路预备。
【第四阶段】预备路径的修整。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的修整以允许完全去除牙髓组织并顺利进入根管系统。
图2. 第一阶段:影像学评估
开髓前的影像学评估可告诉临床医生的信息有:
髓室的大小和轮廓,龋坏组织的程度及范围,剩余牙体组织情况以及根管的定位。临床医生由此规划开髓路径。
图3. 第二阶段:去除不良修复体
隔离患牙后去除腐质是确定后期可修复性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许多情况下,评估釉牙骨质界水平是强制性的,因为其可以指导临床医生规划及实施开髓入路。去净腐质后,需要对患牙的隔离情况再次评估,以避免渗漏的发生。较小的渗漏问题可通过液体隔离材料或光固化牙龈屏障解决。在出现严重隔离问题的情况下,在继续治疗前需更换橡皮障。
图4. 第三阶段:穿髓及揭顶
这一阶段包含对剩余牙体组织和修复治疗计划的评估,然后再进行开髓入路的预备。因为很多时候,在去除腐质后,发现患牙已无法保留。若患牙可修复,则开髓揭顶,清理髓室组织。
图5. 第四阶段:修整入路
这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补充。修整入路的基本原理是消除根管器械的冠方牙本质干扰。这可预防治疗中许多错误的发生,并有助于髓室组织的彻底清除。在上颌磨牙中,髓腔入路的修整还包括一个必要的操作,即去除近中牙本质凸起,已确认MB2是否存在。
图6.髓腔修整的工具
最重要的工具是带有同轴照明功能的放大设备,用肉眼想要操作精细准确是不可能的。
修整使用的是“中功率超声工作尖”,其在操作中具有更好的视野,防止破坏冠方牙本质。
图7.上颌第二磨牙解剖异常
髓腔的形状和大小是非典型的,颊侧窄,腭侧宽。颊侧探查不到根管口的位置,仅可探查到腭侧根管。此时若使用金刚砂车针进行扩展延伸很容易破坏髓室底并削弱牙齿。于是我们使用了ET20D超声工作尖,揭开完整的髓室轮廓,并发现了剩下三个根管。
图8.狭窄椭圆髓室,三根管
虽然有上颌第二磨牙两根管的文献报道,我们仍应该花些时间来确认这种形态。首先通过影像学检查,然后通过临床检查。
在修整前,髓腔是椭圆形的,这与术前根尖片显示的不符(图2)。于是使用ET20进行修整,结果显示3根3根管典型髓室底形态。
图9. 使用超声器械修整髓腔入路,方便清理成形根管系统,并将对牙体组织的损伤降到最小。
【总结】
正确实施动态并保守的髓腔入路预备是迈向优质根管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修整过程中,不建议使用高速金刚砂车针,因为可能会因不可控地过度切削牙体组织影响患牙的抗折性能。要想精确保守地修整髓室,放大、照明、超声,缺一不可。超声技术可使临床医生在更少阻抗、更少医源性损伤、更少牙本质去除的情况下完成对根管系统的探查、暴露、清理和封闭。
内容来源:江苏牙体牙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