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是老龄患者三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发病率高,人群基数大。对Neer 三部分及四部分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主要有髓内钉、PHILOS钢板、关节置换等,各种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上均存在缺陷:髓内钉对四部分骨折的固定不佳;PHILOS钢板固定后内侧支撑薄弱,肱骨头内翻风险高;肩关节置换功能恢复不理想等。
为此,301医院陈华教授团队采用一种新型内固定器,即髓内支撑钉-板系统(intramedullary support nail and plate system,ISNPs),有效实现肱骨的内侧支撑,并实现近端粉碎固定的固定,取得了良好效果。
ISNPS系统结构示意图:
该钉-板系统包括以下部件。a, 髓内支撑钉(intramedullay support nail,ISN);b, 空心拉力螺钉;c, ISN锁定钉;d, 锁定钢板;e, 加压螺钉;f, 钢板远端锁定螺钉;g, 钢板近端锁定螺钉。
内固定器置入步骤:
1. 体位与入路:常规沙滩椅位,劈三角肌入路。
2. 预留肩袖缝线,将撑开器自外侧插入骨折间隙并撑开。
3. 将肱骨关节面复位,并临时固定至肩关节盂。
4. 经撑开的骨折间隙,插入髓内支撑钉。
5. 在髓内支撑钉与外侧皮质间置入血管钳,以保证髓内支撑钉居中,置入空心拉力螺钉导针。
6. 置入近端空心拉力螺钉,并将远端锁钉锁定。
7. 大结节复位,将预留缝线穿过钢板对应孔,经钢板置入加压螺钉。
8. 将钢板其余锁钉锁定,并缝线打结,固定肩袖。
典型病例:
术前X线及三维重建提示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术后X线及三维重建。
术后3个月。
术后12个月。
功能恢复情况。
该研究团队对采用ISNPs系统与传统PHILOS固定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ISNPs在降低复位不良率,改善功能和降低并发症方面均存在优势。
总之,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仍是临床棘手的难题,各种新型的内固定方式,包括网笼撑开、骨水泥填充、内侧支撑钢板或小结节辅助钢板等,在有效复位、固定恢复关节面对合前提下,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功能,仍需进一步探索。
内容来源于骨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