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𬌗的功能解剖
- 牙尖交错𬌗(静态)
牙尖交错𬌗(牙尖窝接触的最大面积,上下咬合接触最紧密、最广泛的𬌗)的接触特点:
1.上下颌牙列中线齐—3、6的中性关系;除下1、上8外的一对二接触;支持尖&引导尖
2.上下牙列存在覆合、覆盖
3.前牙的接触特征—下切牙的切缘、唇侧与上切牙的舌面、切嵴轻接触
4.后牙的接触特征:
①尖-窝接触:颊舌向(A.B.C三点接触);近远中向(平衡点&终止点)
②尖-边缘嵴接触
③尖-卵圆窝接触:多见于充填体、修复体
- 下颌运动𬌗接触关系(动态)
下颌运动𬌗的接触特点:
1.下颌前伸运动:后牙不接触、轻接触
2.下颌侧方运动:尖牙保护𬌗、组牙功能𬌗
下颌侧方运动时,工作侧可能是尖牙保护𬌗,也可能是组牙功能𬌗,工作侧提供的引导斜面使得非工作侧的牙不接触或者轻接触而不干扰侧方运动。
工作侧只有尖牙接触
工作侧有两对以上后牙,或者一对后牙和一对尖牙接触
3.下颌后退运动:ICP到后退接触位距离<1mm
二、𬌗的检查内容和方法
检查内容
1.𬌗型:正常𬌗、错𬌗类型
2.咬合对称性
3.缺牙及修复情况
4.磨耗情况
5.咬合接触部位:正中合稳定、咬合接触部位?侧向合工作侧、非工作侧咬合接触情况?前伸合前牙、后牙 接触部位?
6.后退接触位与ICP的关系
7.肌位与ICP是否一致
8.合干扰:前伸、侧向、后退合干扰点
9.牙周及牙松动情况
检查方法
(一)临床检查
1.问诊
2.视诊:合型、缺牙、磨耗……
3.听诊:叩齿音。
4.扪诊:手指按于牙齿到唇颊面,感受不同运动的动度。
5.咬合纸检查:咬合轻重的判断,牙面干燥,不影响咬合动作,不同颜色(蓝色正中咬合、红色前伸、绿色工作侧、紫色非工作侧、橙色后退咬合),不同厚度等。
6.咬合蜡片:局限性。
7.咬合线:前伸、侧向运动。
8.模型
(二)仪器检查
正中咬合(牙尖交错合)检查:
1.稳定2.咬合力分布要均匀3.后牙主要承受咬合力4.左右要平衡5.咬合点数目接近6.咬合点位置接近7.前线后点(非大面积牙面接触)
前伸合检查:
1.前牙连续的线状接触2.后牙ICP时的点状接触
侧方运动检查:
1.尖牙保护合(最理想)2.组牙功能合3.非工作侧不接触
后退运动检查:
1.下颌从ICP直向后移动约1mm,无阻碍2.双侧部分后牙牙尖保持接触,前牙无接触3.下颌无偏斜4.关节盘-髁复合体与关节结节后斜面紧密接触
三、咬合异常的临床表现及病因
- 牙尖交错合(静态)
牙尖交错位的临床表现:
1.上下前牙中线不齐:髁突、关节盘移位,牙列拥挤、多生牙、个别牙反合等。2.牙位、肌位不一致:早接触。
牙尖交错位异常的病因:
1.早接触:下颌由姿势位闭合到上下牙齿最初接触的合位,如果只有个别牙、或者少数牙接触,而不是达到牙尖广泛紧密到接触时,这种个别牙、少数牙称为早接触。2.肌功能不协调:冷刺激、炎症、创伤、疼痛、焦虑等引起的咀嚼肌痉挛。3.颞下颌关节病变。
- 下颌运动合(动态)
前伸合干扰
1.前伸合前牙合干扰:前牙不是对称性成对接触,仅个别前牙接触。2.前伸合后牙合干扰:前牙无接触,而后牙接触;或者前后牙都有接触,但后牙大于前牙接触。
原因:
1.上前牙排列不齐:如上切牙舌倾
2.上前牙覆盖过大:下前牙无法与上前牙接触
3.后牙spee曲线过大
4.后牙存在早接触:如下8伸长
侧方合干扰原因:
1.上后牙过度颊倾,下颌工作侧失去牙尖引导,导致非工作侧支持尖早接触。
2.下6早失,导致上6伸长,当修复下6后未调磨上6,可出现侧方合干扰。
3.工作侧颌面修复体形态不良。如冠功能尖过度调磨,与对合牙咬合差,失去侧方运动接触,导致非工作侧出现合干扰。
4.非工作侧牙尖斜面过陡。
后退合干扰:
下颌后退时,只有一侧后牙接触,另一侧后牙无接触、或者引导的后退运动有明显偏斜。
原因:上后牙近中斜面、下后牙远中斜面早接触。
常见于上8伸长、内倾性深覆合。
四.调𬌗的注意事项
调𬌗的目标:
1.TMJ稳定,髁突-关节盘-关节结节后斜面保持紧密接触。
2.牙尖交错位稳定,𬌗力趋于轴向。
3.后退接触位-牙尖交错位一致或者协调。
4.肌接触位-牙尖交错位一致,前伸合无后牙合干扰,侧方合无非工作侧合干扰。
调𬌗的步骤:
1、检查患者的肌功能状况,明确无明显的肌功能紊乱的表现。
2、向患者说明调合的必要性和步骤。在下颌姿势位下,训练患者的正中咬合、前伸后退和侧方运动。
3、在牙尖交错位检查早接触并调改。
4、在前伸、侧方、后退运动检查合干扰并调改。
5、再次确认早接触与合干扰已消除,抛光调磨过的牙齿硬组织。
调𬌗的具体方法:
1、调改ICP早接触点
肌位与ICP不一致时,表示有早接触点。调改牙尖?还是牙窝?(根据下颌运动时牙尖的接触情况决定)
下颌运动(前伸、侧方、后退)时该点有接触,则调改牙尖顶干扰点,降低牙尖高度;
下颌运动(前伸、侧方、后退)时该点无接触,则调改接触点相对应的牙窝和斜面。
正中咬合未完成,不得进行功能运动的调整!!!功能运动调改时,不能破坏正中咬合接触点!!!
2、后退合干扰点的调改
原则上调改上下牙的斜面,不磨牙尖。
3、侧方合干扰点的调改
①非工作侧合干扰的调改:嘱患者咬至ICP,保持牙不脱离向侧方运动,用牙线、咬合纸检查非工作侧有无接触,调改上下牙面直到非工作侧无接触。(不能调改正中合接触区)
②工作侧合干扰的调改:除尖牙保护合、组牙功能合的接触点外,工作侧出现个别点接触,则需调改干扰斜面,一般为支持尖的外斜面和引导尖的内斜面。(不能调改正中合接触区)
举例:侧方合干扰点的调改
a:下颌向右侧移动,出现左侧后牙干扰点。b1、b2:左侧牙面出现红色干扰点,蓝色为ICP合接触点。只调磨红色点,不能磨除蓝色点。
b3、b4:调磨后。
4、前伸合干扰点的调改
①前牙合干扰的调改:个别牙有接触,而其余前牙无接触,调改下前牙唇面或者上前牙舌面。(不能调改正中合接触区)
②后牙合干扰的调改:合干扰一般位于上后牙远中斜面和下后牙近中斜面。(不能调改正中合接触区)
总结
1.牙齿的咬合在静态(牙尖交错合/正中合位)和动态(前伸、侧方、后退运动)的正常合位关系;
2.不同类型合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调改的要点;
3.调𬌗应该先静态后动态,少量多次,至少使用两种不同颜色、厚度的咬合纸;
4.不能破坏牙尖交错合的咬合点,不能降低咬合的垂直高度;
5.调合后咬合力趋于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