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运动医学/手把手教程:半月板中央化的操作技术要点!/
手把手教程:半月板中央化的操作技术要点!
2023-12-13 11:41:44226浏览
手把手教程:半月板中央化的操作技术要点!

半月板有承重、维持膝关节运动功能协调、稳定膝关节和吸收震荡的“桶箍”作用等功能。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负重时,外侧半月板承担了通过外侧关节间隙传递负重压力的70%,而通过内侧关节间隙传递负重压力在内侧半月板和关节软骨之间平均分配,这就大大缓解了胫骨平台上软骨的负重压力,从而保护了软骨。

半月板外凸的原因

各种原因导致半月板外凸时,内外侧半月板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甚至丧失,有效承重机制减弱,负重压力集中至关节软骨,导致关节软骨加速退变。

半月板外凸常见于半月板损伤或术后,包括半月板根部撕裂、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半月板移植术后等等,而这当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半月板后根的损伤。

内侧半月板外凸的病理解剖学示意图。A.纵向的压力会增加半月板纤维环的压力;B.半月板后根损伤后,半月板外移,胫骨平台软骨覆盖面减少,胫骨平台纵向压力增加;C.半月板根部完整性丧失,桶箍效应消失,半月板外凸加剧;D.半月板功能缺失,加速胫骨平台软骨磨损。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半月板后根的损伤是半月板外凸的原因,但是有一部分半月板后根完整的患者也同样存在半月板的外凸,同时,半月板后根修复后并不能完全纠正半月板的外凸,Krych等通过MRI证实,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患者同时存在板胫韧带(MT,meniscotibial ligament)的损伤和半月板的外凸,这是半月板中央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冠状位MRI显示板胫韧带损伤。术前冠状位MRI显示内侧板胫韧带完整(左,箭头),板胫韧带损伤(右,红色箭头),半月板外凸(右,黄色箭头)

如何诊断半月板外凸

半月板作为一个动态的结构,有学者提出在B超下动态观察半月板体部的外凸情况,但是这一诊断由于主观偏差性较大,暂时没有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但是其提出动态观察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符合半月板的功能。

动态超声检查。(A)休息时,半月板不存在外凸的现象(箭头);(B)内翻时,内侧半月板被挤压出来(箭头)。

Costa等第一个提出在核磁共振的影像基础上将半月板外凸分为2个亚组:<3mm的被定义为轻微外凸;≥3mm的被定义为严重外凸。虽然后续有不同的学者,根据半月板的解剖特点、在不同状态下的活动情况等等,进行了相应的划分,但是目前大家都比较倾向于采取3mm作为一个分界线,来评价是否存在半月板的外凸。毕竟在一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单独研究发现:半月板平均内侧外凸2.7mm,外侧外凸1.8mm。

冠状位MRI扫描显示半月板外凸3mm(白色箭头)。

半月板中央化的操作详解

半月板中央化技术最早是由Koga等于2012年提出的一种针对半月板外凸症状的治疗技术,其核心就是将原本失位的半月板重新再复位到原本应该在的位置。目前,已有大量的文献证实,半月板中央化的治疗能有恢复胫骨平台应力,从而效延缓骨关节的发生和发展,最终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预后。

压力传感器系统分析不同半月板状态下的压力情况。(A) 俯视图的实验示意图;(B) 预负重前的半月板俯视宏观照片;(C) 200N纵向压力下的载荷分布图;(D) 胫骨上1枚和2枚铆钉的固定位置大体照片;(E) 胫骨软骨与半月板的压力图和宏观图片的叠加图像,胫骨平台表面分为四个隔室的不用压力(红色代表承受压力越大)

今天arth君就给大家带来,怎么进行有效的半月板中央化。今天介绍的理论基础就是前面讲到的——半月板外凸是半月板后根损伤以及板胫韧带损伤的双重影响下的结果,当然这里一定是排除膝关节下肢力线畸形的情况。

红点为板胫韧带(meniscotibial ligaments)

半月板中央化示意图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充分暴露内侧间隙 

pie crusting技术关节镜下对比,可以看到关节间隙明显增加。

2、先处理半月板后根

3、选取内侧辅助入路

内侧辅助入路(accAM)大概距离内侧入路(AM)偏内约2cm左右。

A.新鲜化胫骨平台 (从内侧入路进行观察);B.导向器放置于胫骨平台边缘(中1/2),铆钉间距1cm左右;C.植入铆钉,将缝线从内侧辅助入路取出

A.从外侧入口放置半月板缝合器,将半月板-关节囊交界处进行缝合;B.通过前外侧入路取出缝线;C.再次缝合半月板边缘与关节囊

A.缝线通过缝合器在内侧半月板下表面引出,并通过前外侧入口取线;B.通过前外侧入路取出缝线进行打结;C.推结收紧固定;D.最终缝合后的状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