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体征和影像资料在腰椎疾病的诊断中同样重要。相似的症状,片子可能千差万别;相似的片子,症状可能相去甚远。
理想情况是患者本人带着X线、CT和MRI前来就诊。但经常遇到只有口述症状和一组腰椎MRI的情况。
这时如何在仅有的MRI上获取更多隐匿的信息和征象,如:冗余征、沉降征、关节突囊肿、极外侧突出等。结合文献对腰椎MRI上易被忽略的十个征象进行小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神经根冗余征
腰椎蛛网膜下腔内出现增长、增粗、迂曲的神经根,称为冗余征。
如下图,三角所示为狭窄处,箭头所示为神经根冗余,其原因与椎管狭窄有密切关节。冗余的尾端往往是椎管狭窄处,
如图2所示。椎管内情况如图3所示,左侧为正常的马尾神经排列,右侧为冗余的神经排列紊乱。冗余征强烈提示椎管狭窄的责任节段,减压术后冗余征往往会消失,也是术后评价椎管狭窄解除的一个征象。
神经根沉降征
正常情况下马尾神经应该沉降在硬膜内背侧,此时为沉降征阴性(左图),若马尾神经在硬膜内均匀悬浮或分散,大量超过水平中线,为阳性(右图)。此时往往提示椎管狭窄,常与冗余征相伴出现。图3左图为术前影像,沉降征阳性;右图为减压术后,沉降征为阴性,提示椎管狭窄解除。
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也叫硬膜外脂肪瘤病,是椎管内硬膜外脂肪过度积聚,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致。
如图1所示,AB为典型硬膜外脂肪增多症患者,CD为常规腰椎管狭窄症,可见矢状面冗余征,轴位片可见黄韧带增厚。图2为多节段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关节突关节积液
腰椎不稳时,在站立位时(X线片)椎体向前滑移,小关节间隙变窄;在仰卧位时(MRI片)椎体复位,造成腰椎小关节的关节间隙增大,关节内T2像高信号,为关节积液。
有学者探讨了腰椎不稳和小关节积液量的关系,认为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关节积液对腰椎不稳具有较高的提示价值。
关节突囊肿
囊肿起自关节突关节,常与腰椎不稳有关,囊肿可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膜和/神经根引起症状。因成分不同分为滑膜囊肿和腱鞘囊肿,因囊内滑液的多少和囊壁的厚薄在MRI上表现略有不同,如下图1、2。
游离髓核
游离髓核易被误诊为肿瘤,在MRI上和髓核信号相同,增强MRI可见中央的髓核组织不强化,周围包裹的肉芽组织被强化,表现为环形强化。
游离髓核不仅可以在硬膜的腹侧,也可以在硬膜的背侧,见下图2。
椎间孔和极外侧椎间盘突出
椎管内的椎间盘突出不易漏诊,但椎间孔和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易漏诊。
最大的迷惑是椎管内硬膜形态良好,没有明显受压迹象。在轴位像上椎间孔及外侧,可见突出髓核,因轴位像突出髓核和正常椎间盘信号对比不明显,易漏诊。注意矢状面MRI上椎间孔处是否受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压迫出口根,如下图。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
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均是椎骨发育的异常,腰椎骶化是指第五腰椎外型类似骶椎形态,并构成骶骨块的一部分,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呈翼状,与骶骨发生融合或形成假关节。
骶椎腰化是指第一骶椎演变成腰椎样形态,即第一骶骨从筋骨块中游离出来形成第6个腰椎。如何在临床阅片准确判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里介绍一个最准确的判断方法。
这是一个最关键和准确的鉴定方法,国内著名骨放射学家杨世埙教授指导过,只要大家留意关注腰椎横突"三长/四翘/五宽",L3横突是最长的,L4横突是上翘的,L5横突最宽,特别用在胸椎腰化合并L5骶化的时候比较实用。
此外腰骶角的存在,对判断腰骶椎分界具有一定价值,不过存在水平骶椎是则较难做出正确判断。
下图为腰椎骶化
下图为骶椎腰化
腰椎滑脱
腰肌劳损
影像学表现
正常的肌肉在 MRI 上表现为形态饱满、 轮廓清晰平滑的均质低信号。男性的腰背肌厚度通常比女性要饱满,肌纤维也要粗大。
长时间的腰背部肌肉疲劳状态会导致其形态学发生改变,表现在肌肉体积的萎缩,肌肉边缘轮廓的模糊和凹陷,信号呈现出不均质改变,这点在横轴位的脂肪压制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的人群,腰部肌肉尽管长时间处在疲劳当中,但是其从事的活动特殊性导致其肌肉纤维的增生和粗大, 腰部肌肉的萎缩和变性体现的不明显。
观察肌间隙的脂肪浸润也是衡量腰肌劳损的指标之一。脂肪浸润通常伴随有肌间隙的扩大,在MRI上呈现出三级信号 ,Ⅰ度表现为肌间隙显示不清或仅能显示线状、点状间隙扩大; Ⅱ度显示为多灶性间隙扩大伴脂肪信号; Ⅲ度浸润表现为肌间隙呈羽毛状或网格状增宽,以上间隙的扩大和脂肪的浸润是相伴相生的,也就是说扩大的肌间隙里通常由脂肪填充。
腰肌劳损的特征性表现是肌筋膜炎。也就是位于肌间隙和肌骨间隙的组织液渗出,组织粘连和积液,腰背部肌肉和筋膜的水肿信号是判断腰肌劳损的重要标志之一,且浅筋膜的病变发现率要高于深筋膜。具体表现为腰背部皮下、腰肌及筋膜下线状、条状或片状的长 T1长T2,FS-T2WI高信号。
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