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骨科精读/跟骨骨折非要切开复位?这种微创入路也可以/
跟骨骨折非要切开复位?这种微创入路也可以
2022-04-11 18:45:16431浏览
跟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治疗困难,预后差。骨折后,形态发生复杂的变化,包括G角、B角、宽度、高度、关节面的对合情况等等。

跟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治疗困难,预后差。骨折后,形态发生复杂的变化,包括G角、B角、宽度、高度、关节面的对合情况等等。


解剖学标志

最重要的就是两个角度:

Böhler角 跟骨结节角

Böhler角 跟骨结节角正常为 25-40 度


Gissan‘s角 跟距关节前后关节面之间的夹角120~145° 国人约110°~140°



跟骨大体形态


跟骨骨折的力学机制:


跟骨增宽(剪切力)

跟骨高度丢失(垂直暴力)


手术治疗

常见手术方式:

1、跟骨骨折经皮内固定术

2、跟骨骨折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跟骨骨折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4、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距下关节融合术


治疗的目标:

1、跟骨的整体外形:长度、宽度、高度

2、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台阶<1mm

3、Bohler 角、 Gissan‘s角等参数

4、三个关节面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

5、恢复后足的负重轴线


手术适应症:

1、关节面不平整,台阶≥1mm

2、跟骨长度缩短明显

3、跟骨宽度增加≥1cm

4、跟骨高度降低≥1.5cm

5、Bohler 角缩小≥15°

6、Gissan‘s角缩小≥90°或增大≥130°

7、跟骰关节骨折块分离或移位≥1mm跟骨轴位片显示内翻畸形成角≥5°,外翻≥10°


经跗骨窦入路的解剖学基础:



跗骨窦入路手术步骤:

1.切口设计

2.显露过程

3.撬拔复位

4.临时固定

5.评估复位质量

6.插入钢板

7.经皮置钉

8.缝合包扎


切口设计:

切口:外踝尖下方至第4跖骨基底部作一直切口,在跗骨窦表面通过,斜向跟距关节前下方的直切口长约4-5cm


显露过程:

切开皮肤及皮下后,清除跗骨窦内侧脂肪组织和血肿,显露趾短伸肌起点,沿其下缘与腓骨肌腱交界处切开,牵开腓骨肌腱。


清除跗骨窦内的脂肪,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关节面。通常塌陷的关节面会被G角周围的外侧壁骨折快遮挡,所以要牵开此处的骨折块才能显露塌陷的关节面


牵引撬拔


临时固定


评估复位质量

  •  高度
  •  宽度
  •  后关节面的平整性
  •  跟骰关节的对应关系

如何判断跟骨高度的恢复?


如何判断跟骨宽度的恢复?


术中如何判断后关节面的复位?





术中对于骨缺损的处理:

1、 多数情况下无需植骨

2、 骨缺损>2cm³:主张填充性植骨

 3、植骨方式:避免大块结构性植骨,应用自体松质骨或颗粒骨填充植骨

 4、植入材料:自体松质骨、异体骨、人造骨


插入钢板:

插入钢板之前,必要时做外侧壁的骨膜下剥离


经皮固定:

术中可应用模板法定位经皮切口的位置,注意钝性分离并使用锁定套筒,减少对软组织及足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缝合包扎:


术中注意事项:

1、单侧肢体用侧卧位,双侧肢体用俯卧位;

2、尽可能的不用电刀;

3、以距骨的下关节面为模板进行复位跟骨后关节面;

4、尽可能的固定载距突,载距突位于内踝尖向下再向前1cm;

5、缝合深层时,要用趾短伸肌覆盖钢板;

6、缝合浅层时,要将挫伤的皮缘予以剪去;

7、引流管可放可不放,但引流条一定要放,建议放在后侧的小切口内,一旦积血皮肤张力高,可能导致坏死


术后处理:

如果创口清洁干燥可予术后2周拆除缝线或关闭创口的定皮钉,使用支具保护,开始患肢足和踝关节的早期活动。


根据骨折程度、骨愈合的X线表现、足与踝关节的疼痛和肿胀程度、患者个体化的忍受程度、以及医师对行走的估计而决定什么时间可以在保护下逐步下地行走。完全负重需待X线摄片证实骨折完全愈合后才开始,一般在术后10—12周


患者下地行走开始要对其作详细的局部检查,包括足背屈、跖屈的活动范围、后足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以及整个足的外形。


经跗骨窦入路较常规L形切口入路的优势:

① 能够充分地显露距下关节面,允许直视下复位及固定关节面骨折块,有效地恢复 Böhler 角和Gissane 角

② 切口行走于腓骨长、短肌腱的上缘,既可以避免损伤腓骨肌支持带,又能避开上方腓浅神经及下方腓肠神经的分支 

③ 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L形切口入路短,缩短住院周期

④ 切口并发症少,减少创口皮瓣坏死率,有利于更早开展功能锻炼  

病例

患者男,24岁,右侧跟骨骨折Sanders ⅢAB型 术前

术中

术后

病例

患者男,38岁,左侧跟骨骨折Sanders ⅡA型 

术前

术后

小结

1、跗骨窦切口能解决大多数的跟骨骨折。

2、撬拨复位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核心技术。

3、严重粉碎性关节面的复位技巧是先复位跟骨结节,再以距   下关节面为模板进行拼接关节面和植骨填充。

4、恢复后足的负重力线。

5、真正的难点是如何评估复位质量,需要术中反复透视X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