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骨科精读/做好初次髋关节置换,技术要点全在这!/
做好初次髋关节置换,技术要点全在这!
2022-05-26 11:45:141922浏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关节外科的常规手术,随着技术理念的不断成熟和完善,THA已被广泛用于各类髋关节疾病的终末期治疗,并取得较为确切的临床疗效。

关节置换的主要目的:消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初次的髋关节置换是能够获得满意疗效的一种治疗手段。

目前THA获得成功主要基于

  • 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手术技术、功能康复,
  • 假体:完美的设计、先进的固定技术和方法

01

术前计划和准备

术前计划和准备术前准备是全髋关节置换成功与否的保障——即使是对有足够经验的医生

周密的术前计划

  • 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 提前准备特殊的假体和工具
  • 准备应急的手术方案
  •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获得好的手术效果

术前计划

  • 病史采集
  • 查体
  • 测量模板
  • 手术入路的选择

病史采集

  • 预知手术的难度预知术后康复的时间 
  • 疼痛:(腰痛: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背痛膝关节疼痛:假性?)
  • 跛行:(大粗隆滑囊炎,腰椎管狭窄,血管源性疾病)
  • 疾病史:(儿童时期的髋关节疾患:CDH、Perthe’s病老年人下肢血管功能情况)
  • 感染史:(近期感染、远期感染、低毒感染【C-反应蛋白,血沉,ECT,穿刺活检,组织培养】)
  • 手术史:(手术切口的位置、内植物?、骨质条件? )
  • 继发于Paget’s病的骨性关节炎的髋关节置换的特点:出血量大、骨质高度硬化(扩髓困难)、股骨畸形(易骨折)【备足血源、不同种类假体、防止异位骨化】

查      体

  • 术前查体:局部皮肤条件(手术史)骨盆倾斜、脊柱前凸、脊柱侧弯、下肢异常轴线、外展肌力的评估
  • 下肢长度测量:患者平卧骨盆无倾斜—足跟差距、髂前下嵴—内踝(术前)、髂嵴连线—小粗隆上缘(X 线)、髋臼上缘—小粗隆上缘(术中)

  • 外展肌力检查:(外展肌力弱的原因:慢性髋关节疼痛、既往髋关节手术史、髋关节僵硬、强直、全身系统疾病)

  • 股骨偏距(Offset):股骨头旋转中心与股骨解剖轴线的垂直距离。建立合适的股骨偏距是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Offset过长:外展肌紧张,股骨头压力高,活动受限,疼痛,假体易松动;Offset过短:外展肌松弛、无力,活动受限,髋关节不稳,假体易松动)

  • 术前检查外展肌力弱(2级),应该考虑将假体安放在稳定的位置,在极少数外展功能完全丧失的病例,应考虑使用限制性假体。 

  • 术前X线检查:骨盆前后位片以及以髋关节为中心的前后位片及侧位片。股骨内旋15~20°的前后位片可以精确提供股骨的几何形状和股骨偏距。

术前量模板

  • 限定手术用假体的规格在三个以内
  • 探明不常见的解剖变异
  • 量模板时应在内旋15~20°位的前后位X线片上

股骨量模板

  • 选定正位片与模板
  • 股骨距应与模板上的股骨距部相吻合
  • 模板上相应颈长的中心应与股骨头中心相吻合
  • 经过假体中心的横线应与大粗隆顶点相切
  • 充填髓腔
  • 注意股骨距的高度

非骨水泥假体 

  • 对近端涂层的假体来说近端的压配和充填是非常重要的。
  • 而涂层范围广的假体要求骨内骨皮质接触应超过4~5cm。

骨水泥假体    

  • 要求在骨与假体之间应有2~3cm间隙被骨水泥充填。
  • 骨远端骨髓腔应测量出合适的大小用于安放骨水泥限制器。

髋臼量模板

  • 选定正位片与模板
  • 将模板按正确的倾斜度(45°)放入髋臼
  • 注意髋臼内壁的厚度
  • 估计锉后髋臼的大小
  • 根据杯壳选定所需要的内衬
  • 标定螺丝钉的最佳位置

术前量模板

  • 假体的大小应与软骨下最少的截骨量一致
  • 骨水泥假体应有2~3 mm的间隙。
  • 假体的中心与原发髋臼的旋转中心 两者应尽可能一致。

  • 在髋臼发育不良或髋脱位的病人,关键问题是安放的髋臼假体能否获得好的骨基床,最理想的是将假体放在真实髋臼中。测量模板时髋臼外侧缘不能完全覆盖,术后理想的目标是安放后的髋臼未覆盖面积因小于20%~30%。 

02

手术技术及要点

手术入路的选择

  • 前外侧入路(Watson Jones )

  • 正侧方入路(Hardinge) 

  • 后外侧入路(Gibson)

  • 大粗隆截骨入路
  • 任何标准途径的手术入路都可以完成THA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

选择手术入路应该考虑

  • 原有的手术史
  • 原有内固定的位置(髋臼)
  • 神经肌肉疾患(痉挛性瘫痪避免后侧入路)

复杂髋关节置换中几个难点

  • 假体选择
  • 髋臼发育不良
  • 肢体均衡
  • 骨质缺损(股骨、髋臼)

假体选择非骨水泥假体

  • 患者年轻
  • 骨质条件好
  • 其他疾病
  • (血友病、肾脏疾病)

骨水泥假体

  • 年龄大
  • 股骨干异型
  • 有骨折史或截骨史
  • 全身疾病(骨质疏松、类风湿、Paget’s病)

髋臼发育不良

  •  Key:髋臼假体能否获得好的骨基床,最理想的是将假体放在真实髋臼中。
  • Perfect:术后安放后的髋臼未覆盖面积 应小 于20%~30%。 
  • Way:选用较小的髋臼来使得假体有好的覆盖。 

肢体长度均衡

  • 肢体长度均衡是每个THA术前均应考虑的问题,但往往很难作的非常完美

一般延长2-2.5cm,延长>2cm易造成坐骨神经损伤

THA术中通过股骨颈截骨及选用不同颈长的假体来达到肢体均衡的目的

  • 短肢体:-保留长股骨颈、-选用长颈假体
  • 长肢体:-保留短股骨颈、-选用短颈假体

多数病人可能术后患侧肢体偏长主要原因

  • 股骨颈保留过长
  • 选用长颈假体
  • CDH术中髋臼归位
  • 髋关节融合改THA

CDH的肢体均衡 

  • 在CDH的髋关节置换中由于人工髋臼安放于原发髋臼内,必然造成肢体过长,坐骨神经过紧。因此术中必须考虑股骨的短缩

常用方法

  • 股骨远端截骨
  • 通过髋关节置换均衡
  • 大粗隆移位
  • 粗隆下截骨

髋臼骨质缺损的髋臼重建原因:

  • 疾病(肿瘤、感染)
  • 多次手术(翻修)
  • 创伤(髋臼骨折)

髋臼重建的原则:

  • 稳定、耐用、无痛
  • 骨性重建
  • 力学重建

重    建    方    法:加强臼杯+内固定+植骨+骨水泥臼杯

髋臼假体:1.    异体股骨头,异体带髋臼髂骨髋臼植骨(骨库准备)2.    <38mm非骨水泥螺钉髋臼(Depuy准备)3.    38-42mm加强臼杯(Zimmer准备)及相应大小的骨水泥臼杯(Depuy准备)4.    重建钢板+螺丝钉(Zimmer准备)

股骨假体:1.    7-10mm S-Rom(9×14×130) 假体及配套工具(Depuy准备)2.    粗隆保护钢板+钢缆(Zimmer准备)3.    7-10mm股骨骨水泥假体(Depuy准备)

03

术后活动及康复

人工髋关节假体的x线评定

  • 骨水泥假体的x线评定
  • 非骨水泥假体的x线评定

理想的股骨骨水泥柄X线特征

  • 近段内侧(7区)骨水泥层2-5mm
  • 近段内侧(7区)松质骨2mm
  • 骨柄应占髓腔比例>50%
  • 骨柄内翻角度<5°

股骨骨水泥柄技术分级

  • 甲级:骨水泥完全添满髓腔
  • 乙级:骨水泥和皮质间少于50%区域出现可分辨的界限。骨水泥模良好。
  • 丙级:骨水泥和皮质间50%-99%区域出现可分辨的界限及/或有气泡,和骨水泥模 不完整。
  • 丁级:骨水泥和皮质间100%区域出现可分辨 的分界,骨水泥不超过股骨柄远端、骨水泥模有缺损。

股骨骨水泥柄技术分级

  • 肯定松动(Definite Loosening):明确的出现移位,骨柄-骨水泥界面出现最初没有的透亮区、骨柄和骨水泥模出现明显移位、骨水泥模出现裂缝或骨柄断裂
  • 很有可能松动(Probable Loosening):整个骨水泥模和股骨之间出现连续不断的透亮区、在正位或侧位其中1张X片中出现、最初术后X片并不存在
  • 可能松动(Possible Loosening):骨水泥模和股骨之间50%-99%区域出现透亮区、在正位或侧位其中1张X片中出现、最初术后X片并不存在

理想非骨水泥股柄的X线表现

  • 骨长入固定
  • 假体无沉降
  • 多孔表面部分无反应线
  • 多孔表面远端出现髓内骨增强现象
  • 近端有应力遮挡引起的骨吸收

稳定的纤维长入-假体并无移位,或最初有轻微下沉,但一年后停止-多孔表面部分和光滑部分出现反应线,但不随时间变化-近端骨吸收轻微或没有出现-多孔表面部分和光滑部分的结合处没有出现髓内骨增强现象-轻微或没有基柱现象

不稳定-假体渐进移位-,下沉,旋转不稳,-整个假体旁边出现与假体表面渐进地分离的反应线,而髓腔也会随时间变阔-假体领部下方出现骨增强现象-假体远端出现基柱现象

04

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骨折、穿孔、松动、感染、脱位、下肢静脉拴塞、伤口问题、神经损伤

晚期并发症松动、感染、脱位、骨折、假体断裂

术中并发症

  • 神经损伤
  • 血管损伤
  • 骨水泥反应
  • 脂肪栓塞
  • 骨折/髓腔穿孔

术后并发症

  • 骨折
  • 不稳
  • 异位骨化
  • 非感染性松动
  • 感染
  • 静脉栓塞
  • 植入物磨损/失败

THA的神经并发症CNS并发症    -缺氧/低氧状态    -心脑血管以外    -脂肪拴塞

PNS并发症

  • 侧卧位健侧上肢的臂丛神经损伤,体位性、一过性(0.15%),常见于RA,。
  • 侧卧位健侧下肢(Smith,et al JBJS 1989)。  919例全髋置换中5例发生、体位性,一过性、腹股沟压 力过高,,运动为主。
  • 发生于患侧下肢神经伤,0.6-1.3% 初次全髋置换,7.5%翻修全髋 。

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

  • 解剖因素:有手术史或解剖关系发生改变;肥胖
  • 手术操作:手术刀切割;牵拉;钢丝或缝线卡压;螺丝钉;突出的假体和骨水泥;
  • 血肿形成(臀部-坐骨神经;髂窝-股神经)
  • 体位因素:术中、术后体位;假体脱位
  • 肢体延长:延长的肢体牵拉
  • 原因不明;臀大肌肌腱;骨性撞击;

THA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0.24%,解剖异常,有过手术史,血管疾病等发生率较高。左侧肢体发病高于右侧。

直接:牵拉/针刺-血肿,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

间接:血管拴塞-栓子脱落-血管牵拉伤

THA的假体周围骨折术中  -骨水泥0.1-1.0%  -非骨水泥3-17.6%  -翻修6.3%术后  - <1% 初次  - 4%  翻修

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

术中

  • RA
  • 非骨水泥假体
  • 骨代谢疾病
  • Paget病
  • 以前有过骨折
  • 复杂畸形
  • 翻修
  • 脱位用力不但或暴力

骨穿孔的危险因素

  • 女性
  • 骨质疏松
  • 有过手术史
  • 有过骨折

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选择

  • 非手术治疗(保护下负重、牵引、支具)
  • 翻修(长柄,捆绑)
  • 股骨端翻修
  • 翻修加异体骨植骨
  • 内固定(钢板、螺丝钉、钢丝、捆绑带、皮质骨植骨) 

THA术后脱位

发病率1-10%-初次全髋2-3%-翻修HSS 8.2%Mayo 9%UCLA 10.6%

脱位方向后脱位75-90%前脱位10-25%

脱位的后果

  • 病人对全髋置换失去信心
  • 假体松动
  • 关节内游离体
  • 陶瓷股骨头的碎裂

脱位的原因

  • 髋臼假体安放角度不良
  • 股骨假体前倾角过大或过度后倾
  • 股骨截骨过多—Offset短
  • 外展机能失调
  • 痉挛性瘫痪
  • 假体头臼比例不合适
  • 撞击(Impingement)

脱位的预防术中

  • 假体安放角度合适
  • 避免损伤臀中肌
  • 选用匹配的假体
  • 返修手术中使用限制性的髋臼内衬

术后

  • 避免不良姿势
  • 正确的康复训练

脱位的处理85%的病人发生在术后2个月内。 60%病人在第一次脱位后变成复发性脱位。15~40%的病人需要再手术。手法复位手术复位手术返修

THA不稳的治疗非手术治疗:麻醉下闭合复位;支具或支架,屈曲20度,外展15-20度,如果是后脱位外旋位,如果是前脱位内旋位。

手术治疗应考虑的因素

  • 假性关节囊
  • 粗隆的位置
  • 假体的匹配
  • 内衬过高/头颈/股骨偏距
  • 消除任何撞击
  • 限制性髋臼
  • 闭合假性关节囊—骨洞
  • 术后支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