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17:26:40541浏览
髋臼骨折在骨科领域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其发病率较低。随着我国步入工业社会,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髋臼骨折的发生率也随着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正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及骨质酥松患者的髋臼骨折的报导也越来越多。这些将使骨科医生对髋臼骨折投入更多的关注。然而,髋臼的解剖位置深在,且骨性结构极不规则,加上发生骨折时往往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因此对骨科医生来说,髋臼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髋臼骨折的治疗由最初的保守治疗到现如今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甚至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其过程经过了长期的探索。
入路
1
体位、切口
- 体位:仰卧;同侧下肢消毒、且可自由活动,以便术中牵引复位。
- 解剖标志:脐、髂前上棘、耻骨联合及腹直肌外缘。
- 切口划线(如下图):切口在肚脐-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与髂前上棘-耻骨联合连线的中、内1/3之间(如下图示):

2
浅、深层显露
- 切开:沿腹直肌外侧缘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浅筋膜(Camper筋膜);切开腹壁深层、深筋膜(Scarpa筋膜)及腹外斜肌腱膜。
- 切口必须在腹外斜肌纤维内侧,以防术后腹壁疝形成;严重移位的骨折,常常可见筋膜下血肿。
- 切开腹直肌鞘前筋膜层。在该肌远1/4往往后筋膜层缺如,向近侧解剖可见腹直肌鞘后筋膜层形成半月形折叠 (弓状线、Douglas折叠)。
- 纵向切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外间隙;小心内侧腹膜穿孔。
- 在腹膜外间隙识别由下外走向上内至腹直肌的腹壁下血管束、并用皮筋环绕牵开。
- 向头侧轻柔推开腹膜囊,腹腔拉钩向头侧牵拉便很容易地显露腹膜外间隙的真骨盆。
- 另一把拉钩拉在腹壁下血管以远、闭孔血管神经束(在四边体上面)内侧,接近坐骨棘处。
- 借助环形拉钩固定装置,可获得稳定的主要解剖结构及骨折的手术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