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伤/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2022-11-07 11:34:42651浏览
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让患者处于适当体位。消毒腋窝到手指的皮肤,勿用上肢止血带。如需要切开复位,可使用无菌止血带。

将受伤的手臂悬吊于倒置C臂上,另一种方法是放置于放射科臂板上。

尝试复位前记录远端神经血管检查结果。


骨折复位:

  • 第一步为将肘关节屈曲15°行纵向牵引,这样可以防止复位过程中骨折端切割血管神经,同时可以恢复肢体的长度。
    如果骨折近端碎片已穿透肱肌(屈肌征),则使用 milking操作将骨头从肌肉中分离出来。
  • 第二步是纠正内侧或外侧移位。
  • 第三步是在将骨折断端复位之前先纠正旋转移位。通常需要将远端骨折端外旋。
  • 最后,在尺骨鹰嘴上轻轻向前压,通过屈曲肘关节来纠正伸展。
    确认AP( Baumann's角>10°)、斜位(内侧柱和外侧柱完好)和侧位(肱骨前线与小头相交)复位是否充分。

A:肱骨远端骨折---正位像,第一步为纵向牵引为将远端骨折块过牵。

B:肱骨远端骨折---侧位像,屈曲肘关节,向前轻轻按压尺骨鹰嘴,纠正伸展


外侧克氏针

肘关节过屈后,经皮将针(通常为0.062cm克氏针)插入软骨,检查正位和侧位片以确定进针点是否满意。

将克氏针从远端穿入外髁,克氏针向内侧近端斜行进针。

目标是在骨折部位保持最大针距,以便与内侧和外侧柱接合。

将克氏针穿过远端骨折块再通过骨折线,然后直达近端的对侧骨皮质。


A:外侧针的穿入---侧位像,患者肘部屈曲,将针抵在肱骨外侧髁的远端,向内向近端倾斜进针。

B:外侧针的穿入---正位像(肘部屈曲),针穿过远端骨折块及骨折线到近端骨的对侧皮质


确保在近端和远端片段中都穿入足够的骨质。

Gartland-Ⅱ型(后皮质完整呈角状)骨折用2根克氏针,Gartland-Ⅲ型(完全移位)骨折用3根克氏针。

克氏针可以平行放置或发散放置。


内侧克氏针

大部分骨折仅用外侧克氏针即可获得充分稳定。

如果出现斜行骨折或内侧粉碎性骨折可能需要使用内侧克氏针。

首先放置外侧克氏针,在放置内侧克氏针前将肘关节伸展至45°以减少尺神损伤的风险。

触诊并保护尺神经。如果有严重的肿胀骨折在内侧髁远端做1个4mm真皮切口直接分离到骨面。

在蚊氏钳的两臂之间将克氏针插入骨面。


▲ 内侧针的穿入--正位像,如果需要使用内侧针,保持肘关节伸直位插入。在内侧髁的远端皮肤上做一小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至骨,针沿血管钳抵至远端骨面。


将克氏针穿过骨折部位至对侧皮质,确保克氏针不交叉于骨折部位水平。

最后再一次检查复位、固定情况和血管功能。

将克氏针尾端折弯,注意不要将克氏针抽出对侧皮质,贴近皮肤将克氏针尾剪断,并用无菌纱布包扎。


建议和要点

术前仔细地评估神经血管功能最为重要。尤其要注意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和前侧骨间神经分支的功能。

如果闭合复位后出现血管功能检查恶化,暂停复位与切开探查复位。

如果需要在肘关节内侧钻入骨针,肘关节应一直处于伸直位以保护尺神经。如果肿胀掩盖了骨性标志,可以考虑做一皮肤切口并钝性分离直骨面。

确保克氏针钻入骨折断端的距离要尽量长。


陷阱和误区

骨折复位时避免损伤血管。

在穿克氏针时避开尺神经。

避免克氏针不穿过对侧皮质。

避免克氏针交叉在骨折线上。外侧置入克氏针应穿过皮肤外侧,交叉克氏针应穿过骨折线的近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