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口腔修复/颌面部外科基本操作/
颌面部外科基本操作
2023-03-28 10:33:45478浏览
颌面部外科基本操作!

1、手术刀的安装

用持针器上刀片比血管钳好用;夹着刀尖,顺槽往下一拉就上好了;夹着刀片底端,往上一提就下来了 。

2、手术刀的执法

执弓式:用于胸腹部大手术

抓持法:用食指压住刀背,下刀有力,用于坚韧组织的切开

执笔法:动作和力量都在手指,灵活,精细

反挑法:刀刃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深部组织和器官,常用于浅表脓肿和气管的切开

3、显露:切口的设计

  • 减少组织创伤,尽可能避开神经、血管,有利于组织愈合
  • 注意维护美观和功能
  • 切口的长度

4、切开

划线,切口两侧皮肤由助手绷紧;

手术刀要直入直出,一气呵成,深浅一直;

避免一次切不开多次切割;

从切点到止点,刀柄倾斜,与皮肤呈45度角;

5、分离

6、止血

①压迫止血:常用于较广泛的渗血

②钳夹、结扎止血:大血管,重要部位止血

③阻断止血

④药物止血:全身药物和局部药物

7、缝合

愈合的质量分类

①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②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③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基本要求

①切口两侧组织要接触良好,缝线包括的两侧组织应该等量、对称,避免留有死腔,否则将出现积血或积液,不但会延迟愈合过程,而且易导致感染。 

②缝合应在无张力或最小张力下进行,以免术后裂开和愈后瘢痕过粗。根据手术性质、部位和术中情况确定合适的针距和边距,整形手术对此要求更高。 

③缝合顺序应是先游离侧,后固定侧,相反则易撕裂组织。 

④缝合面颈部皮肤时,除沿凹陷皱纹的切口可作内卷缝合、使瘢痕与皱纹的深浅一致外,均要防止创缘内卷及过度外翻,以免导致感染的愈合后瘢痕明显。

为此,缝合应包括皮肤全层,进针时针尖与皮肤垂直,并使皮肤切口两侧进针间距等于或略小于皮下间距,才可达到满意效果。

切口两侧进出针间距大于皮下间距,造成皮肤创缘内卷;相反,进出针间距小于皮下间距则皮肤创缘呈现过度外翻。 

⑤皮肤缝合进针点离创缘的距离(边距)和缝合间隔密度(针距)应以保持创缘接触贴合而无裂隙为原则,一般整复手术以缝合边距2~3mm、针距为3~5mm,颈部手术缝合边距为3mm、针距5mm为宜,而组织极易撕裂的舌组织缝合时,边距和针距均应增至5mm以上。 

⑥缝合的组织之间不能夹有其他组织,以免影响愈合。 

⑦缝合后打结的松紧要适度,过紧不但压迫创缘,影响血供,导致边缘坏死和术后遗留缝线压迹,而且可造成组织撕裂;过松则使创缘接触不良,出现裂隙,以致发生渗血、感染,还可使组织愈合过程中瘢痕增粗。 

⑧在功能部位(如口角、下睑等)要避免过长的直线缝合,否则愈后瘢痕直线收缩,导致组织器官移位,临床上常以对偶三角瓣法换位呈“Z”曲线缝合。 

⑨选用合适的缝线,口腔颌面外科常用l~0、3~0和1号线,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⑩张力过大的创口缝合,应作潜行分离和减张缝合。

常见的缝合方式

8、打结

打结应掌握要点

1,两手用力应该相等,用力点以及结扎点应该在一条线上,原位打结

2,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不能松扣,以防滑结。

9、拆线

先用碘酒酒精消毒切口包括缝线,拧起线结,把2根线剪断一根,把线拔出来,然后再用碘酒酒精消毒。

有消毒纱布的话,可以把伤口包一下。如果需要伤口长得好一些、疤痕不明显,伤口可以擦一点退疤痕的药膏。 

对于较长的伤口,可以分次拆线,防止伤口二次裂开

10、引流

适应症

1,脓肿、积液等部位切开后放置引流

2,污染严重的外伤,不能彻底清创者

3,手术创面较大,术后有渗血、积液可能

4,胆胰、泌尿道放置由于瘘造成积液

5,肠梗阻造瘘、总胆管探查后“T”管引流

引流的方式

片状引流:可用于小创口

纱条引流:杀菌,除臭                  

管状引流:大创口、作用强,可冲洗,注药

负压引流:封闭式引流,作用强,不易感染

注意事项

宜于液体引流的低位,气体引流高位;

引流物最好不要跨过血管、神经;

体腔引流装置一般不通过原切口;

一般不宜留置过久,24小时引流量不超过20-30毫升,即可拔管;

负压引流要固定,创口封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