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DRFs)是急诊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为了治疗DRF,尽管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开放式固定能改善临床和功能结果,但仍有从外部固定到开放式固定的重大转变。研究分析发现,使用锁定钢板和外固定架(EF)治疗C型DRF的临床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在软组织丢失、伤口污染和伴随的医疗条件使内固定无效的情况下是有利的。采用EF的几个好处已经被描述:在透视下骨折的解剖复位;通过韧带趋向性增加复位,并有能力保持复位直到骨折愈合;简单的硬件放置;最小操作x射线照射量;减少了手术时间。尽管在最近的临床试验中,非桥接EF (NBEF)取得了更有利的结果,但该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对特定骨折的疗效、技术复杂性(仅在专家手中才能成功)、从骨质疏松性骨中拔出针的可能性以及伸肌腱损伤的可能性。
桥接EF (BEF)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当骨折不稳定时。然而,这种基于韧带趋向性理论的方法由于跨关节EF导致手掌倾斜丧失和限制手腕运动而受到挑战。由于关节僵硬影响治疗成功率的另一个问题是过度牵拉。本研究特别试图解决BEFs应用时手掌倾斜的问题,这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Agee等人先前研究了手掌倾斜恢复极限,他们采用单侧外固定装置进行多平面复位策略。我们试图在术前确定解剖角度,并使用固定角度的EF以避免术中试错,并希望最终确定多平面BEF平面设置的标准。我们假设施加垂直于腕关节的牵引力,而不是平行于桡骨轴的牵引力,可以改善滑脱性,从而减少BEF方法相关的并发症。我们之前的案例系列研究调查了这个问题。根据这一假设,在使用BEF时,牵张力方向的指示调整可以避免平行于关节面施加的剪切力,从而避免桡侧碎片和关节步的移位(图1)。因此,骨折前腕关节倾斜和桡侧倾斜在固定时保持腕关节屈曲和尺侧偏移,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此外,通过调整力的方向,我们可能需要更少的力,减少过度分散的风险。
本研究是一项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该方法与传统BEF技术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比较。
A - B。外固定定向力的理论修正说明:力平行于半径轴,产生剪切应力,因此关节步骤A,力垂直于桡骨远端关节面,显示更适当的复位B
设计:选取6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分组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第一臂)平行于桡骨轴施加牵引力。在B组(第二臂),根据平均人群健康腕关节的桡侧和掌侧倾斜度调整外固定架,使牵张作用垂直于腕关节面。
两组平行随机试验流程图
人口学及术前放射学参数资料(N = 60)
A-B外固定架设置:A组牵张力平行于桡骨轴方向(A), B组牵张力垂直于腕关节方向(B)
双平面可调节关节桥接外固定架(Avisa Co., Mashhad, Iran)由:1-掌骨板,2-桡骨板,3-钳,4-远端关节(掌骨倾斜),5-近端关节(桡骨倾斜),6-牵张螺母组成
A-D术前放射学参数测量:手掌倾斜度(A)、手腕对中度(B)、径向倾斜度(C)、半径高度(D)
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周的影像学及临床指标进行评价。术后12周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患者腕部评分法(PRWE)、梅奥腕部评分法(Mayo Wrist score)和臂、肩、手快速残疾量表(DASH)评估患者的临床和功能状态。
结果:B组术后即刻(P = 0.007)和术后6周随访时(P=0.013)掌倾角均较a组改善(P=0.001和< 0.001),桡骨高度和桡骨倾斜度均较a组改善(P=0.001)。手术后12周,两组研究的任何临床结果(活动范围、握力、PRWE、Mayo和DASH评分)均无差异。
结论:与沿桡骨远端关节轴方向施加牵张力相比,垂直于桡骨远端关节面施加牵张力似乎改善了某些影像学结果,这可能是由于牵张力能更好地维持复位。
文献来源:
Jafari D, Birjandinejad A, Daliri M,Treatment outcomes of applying external fixator on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o compare between two directions of force exertion in parallel to radius shaft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distal radius articular surface.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23 Apr 12;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