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1 根管充填不密合
根管充填不密合,未能将整个主根管进行三维空间彻底、 紧密充填,X 片示充填物内或/和充填物与根管壁间有低密度影,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文献统计显示充填不密合 约占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 45.63%。多数患牙根管形态不佳,未能形成冠方最大、根端最小的梯度锥度充填效果,而是呈现 尺寸无变化的圆柱状根管,这种形态的根管无法进行有效地冲洗和严密的充填,根管内易残留细菌等感染物质,造成根管系统的持续或继发感染,导致治疗失败。
2 超填或欠填
操作长度不准确,致使根预备和充填不到位易导致欠填,最多见于后牙弯曲根管。由于根管欠填,尖周组织液、渗出液由于毛细作用、压力作用,进入根管未充填间隙,为渗出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栖息地,从而再次诱发感染和导致治疗失败。
超填是由于盲目预备根管或根管充填时未按操作长度操作造成超充。超填不仅可导致根尖封闭不全,而且将细菌等多种感染微生物释放到根尖孔,引起根尖周炎症,患牙术后不适、疼痛。有资料显示根管治疗成功率为 68.8%,恰填根管的成功率是非恰填的成功率 2 倍左右。
3 遗漏根管
治疗过程中造成遗漏根管,是术者对牙齿的解剖结构不熟悉,特别是上颌第二前磨牙及上颌第一磨牙,没有正确阅读X线片,常常造成临床操作时遗漏根管,导致治疗失败。
4 治疗期的急性反应不当处置
根管治疗期间的急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持续疼痛和肿胀,常常给患者造成误认为是治疗失败的假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死髓牙根管内原本存在大量的混合细菌感染,此外,在预备根管时,由于机械压力和药物的刺激作用,改变了髓腔组织的内环境,导致根管内不同细菌之间的共生平衡,从而诱发细菌及毒素通过根管预备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急症,并可作为抗原物质导致免疫反应。
临床统计分析表明,封甲醛甲酚的急症反应明显高于封樟脑苯酚,是由于封甲醛甲酚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对软组织刺激腐蚀作用,较易引起根尖周组织的坏死和炎症,延缓组织的恢复,还可作为半抗原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而且下颌牙的急性反应显著高于上颌牙可能是下颌骨骨质较致密,同时重力作用炎性渗出物不易向冠方引流而积于根尖所致。
5 根管侧穿
根管侧穿约占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3%。根管侧穿易发生在髓腔的狭窄部和根管弯曲处,主要由于术者对髓腔解剖结构不熟悉,未熟练掌握开髓和根管扩大的方法所致。
6 牙体折裂
牙体折裂约占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5.35~52.78)%。有 相当一部分患牙与人为因素有关,如医生桩冠修复时,将根管侧壁钻穿,后牙底穿以及根管治疗后未及时做冠修复,这就要求医生在制作钉道时,注意钻头与牙体长轴平行,熟知髓腔解剖形态。
7 根管台阶
根管预备时出现台阶,将导致根管不通畅。处理时应参照X线片,分析台阶形成的原因及所在部位,选用较细的扩大器械,根据根管走向预弯,避开台阶。
8 其他原因
由于整个根管治疗涉及治疗准备阶段、治疗阶段和治疗后阶段,在治疗前也可能因对根尖病变程度认识不清或治疗后的冠渗漏、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以及患者 个体因素造成整个治疗失败。
预防措施
1 治疗前
通过全面询问病史,临床检查和拍摄 X 光片,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身心状态,拟定治疗方案。充分进行医患交流并详细记录,从而减少因术前信息掌握不充分、方案制定不合理导致的治疗失败。
2 规范操作治疗术各个环节
(1)牙体预备:包括去净龋坏组织、调改咬合、隐裂牙结扎或临时冠修复。
(2)开髓:要求揭全髓室顶,使器械无阻力直线进入根管,并尽可能少破坏牙体硬组织。
(3)准确判定根管口的位置。
(4)拔髓:坏死牙髓逐步深入拔除,非坏死牙髓一次拔除。
(5)确定工作长度。
(6)根管预备:要求达到根管系统的彻底清理,形成沿原根管走向,有一定锥度,止于根尖基点的形态。推荐使用倒敝法技 术。
(7)冲洗:润滑和冲洗贯穿于根管预备的全过程。要求无压力冲洗。
(8)根管内用药:推荐使用氢氧化钙,封药时间为(1-2)周。
(9)根管充填:要求根充物充填严密,距 X 线片的根尖(0.5- 2.0)mm。
(10)牙体修复检查:通过 X 线片显示根管充填是否完好,行暂时或永久牙体修复,视患牙状况建议行全冠或桩冠修复。
(11)治疗全过程均强调无痛技术和无菌技术,以消除患者的痛苦和恐惧,防止交叉感染。
3 术后回访
术后可根据情况,对部分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以调查治疗效果,回访周期可为 3个月、半年、1年、2年或更长。
4 应走出以下误区
(1)开髓口尽量小:根管治疗的开髓,是事关根管治疗能否成功的第一道屏障。曾有很长时间人们一直认为开髓口不要做得太大,以保留更多的牙体组织,使治疗后的牙齿更坚固。这种做法对于保留牙体组织,增加牙体强度固然是正确的,也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然而持这种观点的人易造成不能完全揭 开髓室顶。在髓室顶完全揭开的前提下,追求开髓口尽可能小是正确的。
(2)局麻下开髓后还要用失活剂:由于目前麻醉剂的有效时 间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牙髓治疗的需要,如果在实施了麻醉后还用失活剂,不仅显得多余,而且还埋下了很多的隐患。
(3)为预防疼痛,封药不及时:很多医生在第一次根管治疗后,为了预防术后疼痛,都会习惯性地开放髓腔,第二次再封药消毒。持这种观点的医生一般认为,髓腔开放会建立引流通道,从而减轻根尖周组织的压力,实现减轻疼痛。然而却忽视了产生根尖周组织压力的原因是因根尖周有炎症引起的,如果不及时对髓腔进行药封,势必造成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感染,如果根尖周急性炎性物质已经引流完毕,或慢性炎症,在根管系统预备成形后,必须及时地、严密地封闭消毒。多余的开放髓腔只会造成根管系统的二次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