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如果下颌后退1/4 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颌关系或开始远中错颌;
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远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者,则称为完全远中错颌关系。
1.第二类,第一分类 (class Ⅱ,division 1)
Angle Ⅱ1 :磨牙为远中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表现为前牙深覆盖、深覆合,上唇发育不足,开唇露齿。
2.第二类,第二分类(class Ⅱ,division 2)
Angle Ⅱ2:磨牙为远中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表现为内倾型深覆合。
前牙深覆盖(水平向)
分度:上切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
① I度:<5mm
② II 度:5-8mm
③ III度:8mm以上
前牙深覆合(垂直向)
分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1/3以上; 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面切缘1/3以上。
① I度:1/3——1/2
② II 度:1/2—2/3
③ III度:2/3以上
病因
遗传、先天及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单一或复合影响导致上颌(牙弓)矢状关系不调,上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前;下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后。
(一)遗传、先天因素
1. 牙齿大小、数目异常
- 上前牙区多生牙
- 下切牙区先天缺牙
2. 上下颌骨发育不调
- 上颌发育过度
- 下颌发育不足
(二)环境因素
- 不良习惯
2.替牙障碍
3.全身因素
- 如佝偻病等 Ca、P代谢异常
- 局部鼻咽部疾患
临床表现
(一)颜貌
正面观:多伴口周肌张力不足,开唇露齿,闭唇颏肌紧张。
侧面观:凸面型,下颌后缩。
(二)口内
1.牙
上前牙唇倾及牙槽前突,可伴间隙;下牙拥挤或代偿前倾等
2.牙弓
上长下短,不协调,spee曲线异常
3.合关系
前牙:多为上前牙唇倾,表现为深覆合、深覆盖;部分患者上前牙舌倾
后牙:为轻远中或完全远中
错颌机制分类
(一)牙型(牙性II类)
诊断:多见于混合牙列后期及恒牙列期
X线头侧位片:①颌骨大小及位置正常;②切牙位置异常;③可伴牙槽高度异常;
机制:牙位置或数目异常。
(二)骨型(骨性II类)
诊断:多见于混合牙列期及恒牙列期
X线头侧位片:颌骨大小及位置异常ANB角通常大于5◦
机制:
①上颌正常,下颌后缩 (SNB角减小,ANB角增大,Go-Pg减小,S-Pcd增大)
②上颌前突,下颌正常(SNA角增大,ANB角增大,Ptm-A增大,Ptm-S增大)
③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以上二者特征皆有)
(三)功能型(功能性II类)
诊断:多见于乳牙列期及混合牙列期
X线头侧位片:颌骨大小正常,下颌位置PP位正常,ICP位后缩
机制:异常神经肌肉反射(或合因素)——下颌功能性后缩
早期矫治
(一)治疗目的及原则
治疗目的:排齐牙列、纠正过深的覆合覆盖、纠正磨牙远中关系、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治疗原则:根据患者错合形成不同机制,按照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相应矫治。
(二)早期矫治
尽早去除病因,例如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治疗鼻眼部疾患,去除咽部增殖腺。对于导致前牙深覆盖或内倾的牙齿问题进行处理。生长改建的时机把握。
1.牙型
A. 拔除上颌多生牙,矫正深覆盖,关闭间隙
B. 上前牙前突合并牙间隙者关闭间隙
C. 上颌磨牙前移的推磨牙向后——口外弓矫治器、钟摆式矫治器等
D. 上颌牙弓狭窄的进行扩弓
E. 牙列拥挤可通过拔牙调整——拔除两个或四个双尖牙、前移下后牙、内收上前牙 。
注意:安氏II类2分类内倾性深覆合患者,先矫治上切牙内倾及深覆合,再慎重决定是否拔牙。2.肌型
A. 去除咬合障碍B. 治疗鼻咽部疾患C. 戒除不良唇舌习惯D. 可采用功能矫治器
3.骨型
治疗原则:矫形治疗、掩饰性治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①下颌后缩:
- 对于尚有生长潜力患者,生长改建,引导下颌向前生长。
- 时机——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2年。
- 功能矫治器。
②上颌前突:口外弓推上颌骨
- 远移上颌难度较大。
- 仅能抑制其发育, 利用下颌差异性生长来达到协调颌骨关系。
③轻度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 口外弓+功能矫治器
- 固定矫治器,牙代偿治疗
- 矫正切牙长轴+上颌前牙小平面导板, 配合后牙垂直牵引,J钩等改正深覆合,II类牵引改正磨牙关系。
④严重骨骼异常
- 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
- 时机:成年期生长停滞后。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