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边形法则
由腭平面、𬌗平面、下颌平面、上下切牙长轴组成。OP𬌗平面将该四边形一分为二,变成两个三角形。
四边形法则A.骨性Ⅰ类均角;B.骨性Ⅰ类低角;C.骨性Ⅰ类高角;D.骨性Ⅱ类
上部三角形:腭平面-𬌗平面角,上切牙-腭平面角,上切牙-𬌗平面角。
下部三角形:下颌平面-𬌗平面角,下切牙-𬌗平面角,下切牙-下颌平面角。
UI-PP角:上切牙长轴与腭平面所成角度,标准值为108°。提示上中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倾斜度。过大表示上中切牙相对于上颌骨唇倾,过小表示上切牙舌倾。
UI-LI角:上下中切牙长轴夹角,标准值125°。反映上下切牙间相互位置关系及唇倾度。角大表示上下切牙直立或内倾,角小则表示上下切牙唇倾。
(2)Tweed三角
眼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眼耳平面和下颌平面所成的角度。反映下颌骨的生长方向。角度大提示下颌骨呈垂直向生长;角度小提示下颌骨呈水平向生长。
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反映下中切牙相对于下颌骨的唇倾度。角度大:下中切牙唇倾;角度小:提示下中切牙舌倾。
下中切牙-眶耳平面角(FMIA):下中切牙长轴与眶耳平面交角。
Tweed三角
(3)OP-SN所成角度
OP平面与SN平面所成角度,表现了骨性错𬌗畸形的𬌗平面代偿。
骨性Ⅱ类患者,角大于16°,表示牙齿已有代偿,正畸矫治难做。
骨性Ⅲ类患者,角小于16°,表示牙齿已有代偿,正畸矫治难做。
图12 OP-SN角
(4)Wits值
A、B点向OP平面作垂线,在垂线上投影的距离即为Wits值。A点投影在B点投影前,此值为正;相反,A点投影在B点投影后,此值为负。表现的是骨性错𬌗畸形的牙性代偿状态。
Wits值
骨性Ⅰ类Ao-Bo:1~2mm
骨性Ⅱ类Ao-Bo:>2mm
骨性Ⅲ类Ao-Bo:<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