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脊柱/齿状突入射角:一个新的颈椎平衡参数!/
齿状突入射角:一个新的颈椎平衡参数!
2022-10-20 10:45:41329浏览
齿状突入射角:一个新的颈椎平衡参数!

背景

人体为了维持直立姿势和水平视线而出现相应的代偿机制,比如下颈椎(C2-7)出现后凸时为了维持水平视线,上颈椎(C0-2)以前凸的形式代偿。C2终板(C2EP,C2 endplate)是分隔上颈椎和下颈椎的边界。长期以来,有学者推测齿状突的形态结构与颈椎的矢状序列有关,但未能证明其相关性。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颈椎参数,称为齿状突入射角( odontoid incidence,OI),旨在分析齿状突的形态结构和颈椎矢状位之间的关系,以帮助预测颈椎前凸( cervical lordosis,CL)

方法

作者将42名健康的受试者纳入研究,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相关角度,并分析其相关性。

测量的角度:

齿状突入射角(OI):垂直于C2终板并过其中点的线与连接该点到齿状突中心的线之间的夹角

齿状突倾斜角(OT):从C2终板中点到齿状突中心的连线和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C2倾斜角(C2S):C2终板与水平线的夹角。

通过几何关系证明:

OI=OT+C2S(齿状突入射角=齿状突倾斜角+C2倾斜角)

齿状突入射角为常数,颈椎的代偿只能通过齿状突倾斜角和C2倾斜角的变化

将颈椎倒过来看,类似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 =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 +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

测量C0-2、C2-3、C2-4、C2-5、C2-6 及C2-7的Cobb角,T1倾斜角(T1 slope,T1S)、 C207矢状面垂直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等。

结果

齿状突入射角与C0-2Cobb角(负相关)、C2-7Cobb角(正相关)和C2倾斜角(正相关)显著相关,齿状突倾斜角与所有颈椎参数均显著相关。

通过统计分析所得的预测公式

OI、OT和T1S是影响C2-7Cobb角的重要因素:CL=0.36*OI - 0.67*OT - 0.69*T1S (r2= 0.79)OI、OT和PT是影响C0-2Cobb角的重要因素:

C0-2=-0.45*OI + 0.57*OT - 0.28*PT (r2= 0.40)

OI、OT和C5-T3Cobb角是影响T1S-CL(差值)的重要因素:

T1S-CL= 0.42*OI - 0.83*OT - 0.19*C5-T3角(r2= 0.75)

OT、C5-T3Cobb角和TK是影响cSVA的重要因素:cSVA=-0.43*OT + 0.34*C5-T3角 + 0.40*TK (r2= 0.51)

结论

研究表明,齿状突入射角是从上起影响颈椎矢状位序列的一个重要因素,齿状突入射角与C0-2Cobb角呈负相关,与C2-7Cobb角呈正相关。与骨盆入射角一样,齿状突入射角是与颈椎解剖相关的恒定参数,骨盆入射角从脊柱的尾端开始,而齿状突入射角从脊柱的头端开始。因此,齿状突入射角是一个可靠的参数来评估颈椎序列在个体间变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