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口腔修复/口腔外科必备:这些缝合方式一定要掌握!/
口腔外科必备:这些缝合方式一定要掌握!
2022-07-21 18:35:063709浏览
口腔手术中缝合是为了初期关闭创口、保证局部良好的血液循环、为组织愈合提供足够的稳定空间。常用的缝合方法可分间断缝合和褥式缝合等。

缝针的选择

  • 按针尖形态

①圆针:常用于质地柔软易穿透的组织
② 角针:锋利有针刃易于穿透坚韧组织

  • 按针刃方向

①常规角针:针刃朝向针的凹面

②反角针:针刃朝向针的凸面

缝线的选择

(一)口腔黏膜缝线应该具备的条件

1. 抗张强度大,柔韧性强,打结不易松脱

2. 表面平滑,容易穿透软组织,不利细菌定植

3. 组织相容性较好,炎症反应轻微

(二)缝合用线分类

  • 依据材料构型

1.单纤维缝线:表面光滑,易于穿过组织,不易附着菌斑,对组织损伤小。2. 编织线:具有一定强度,柔韧性和弹性,容易加持,线结较牢固,但线中易于菌斑附着与定植,表面较为粗糙,穿过组织的阻力大易撕裂脆弱的组织。

  • 依据性能

1.可吸收缝线   2.不可吸收缝线

  • 依据粗细程度

8-0 、7-0 、6-0 、5-0、4-0 、3-0 2-0 、0 、1 、2 、3 、4 、5

缝合的方式

(一)定义

缝合是使手术解剖分离过的组织或切除病变后的剩余组织重新对位,以期达到促进创口一期愈合的目的。在愈合能力正常的情况下,愈合是否完整,愈合后的瘢痕大小,常取决于缝合的方法和操作技术是否正确,这在整形手术中尤为重要,除某些口内手术后的裸露骨面以及感染创口等特殊情况外,所有创口都应一期缝合。

(二)基本原则

初期关闭创口、保证局部良好的血液循环、为组织愈合提供足够的稳定空间。

(三)基本要求

1 切口两侧组织要对位良好。缝线包括的两侧组织应该等量、对称,避免留有死腔,否则将出现积血或积液,不但会延迟愈合过程,而且易导致感染。

2 缝合应在无张力或最小张力下进行,以免术后裂开和预后瘢痕过粗。根据手术性质、部位和术中情况确定适合的针距和边距,整形手术对此要求更高。

3 整合顺序应是先游离侧,后固定侧,相反则易撕裂组织。

4 缝合面颈部皮肤时,除沿凹陷皱纹的切口可作内卷缝合、使瘢痕与皱纹的深浅一致外,均要防止创缘内卷及过度外翻,以免导致感染的愈合后瘢痕明显。为此,缝合应包括皮肤全层,进针时针尖与皮肤垂直,并使皮肤切口两侧进针间距等于或略小于皮下间距,可达到满意效果。切口两侧进出针间距大于皮下间距,造成皮肤内翻;相反,进出间距小于皮下间距造成皮肤外翻。

5  皮肤缝合进针点的位置与创缘的距离(边距)和缝合间隔密度(针距)应以保持创缘接触贴合而无裂痕为原则,具体要求因手术性质和部位而有所不同。一般整复手术应以缝合边距2~3mm、针距为3~5mm,颈部手术缝合边距为3mm、针距为5mm为宜,而组织极易撕裂的舍组织缝合时,边距和针距均应在5mm以上。

6 缝合组织之间不能夹有其他组织,以免影响愈合。

7 缝合后打结的松紧要适度,过紧不但压迫创缘影响血供,导致边缘坏死和术后遗留缝线压迹,而且可以造成组织撕裂,过松则使创缘接触不良,出现裂隙,以致发生渗血感染,还可使组织愈合过程中瘢痕增粗。

8 在功能部位(如口角、下睑等)要避免过长的直线缝合,否则预后瘢痕直线收缩,导致组织器官移位,临床上常以对偶三角瘢法换位呈“Z”曲线缝合。

9 选用合适的缝线,口腔颌面外科常用1~0、3~0和一号线,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10 张力过大的创口缝合,应作潜行分离和减张缝合。

缝合的基本方法

(一)创口原位缝合法

用于无组织缺损,整齐、无张力的创口复位缝合。

①单纯缝合

即将切开的组织边缘对正缝合,可分为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两种。间断缝合即每缝一针打一个结,常用于皮肤、筋膜、和肌的缝合,一般采用结在上面的正缝法,但在皮下缝合时,为减少线头对组织愈合的刺激干扰,可采用结在下的反缝法。

优点:是创缘对合整齐,且在万一出现一针断线或松脱时不致影响大局。

缺点:是缝合速度慢。

连续缝合又可分为单纯连续缝合和连续锁边缝合(毯边缝合)前者少用,仅用于移植皮片自身粘结处和供组织区的缝合。后者现多用于口内牙槽粘膜的缝合,连续缝合的优点是可以节省时间,缺点是可能发生断线引起的缝线松脱,且创口对位差。

“0”字间断缝合(又叫单纯间断缝合)是指每逢一针打一个结,以多个独立的线结完成切口的关闭,该方法操作简便,创缘对位良好。

“8”字间断缝合(图)因其创缘中有缝线隔绝,所以对于牙槽黏膜瓣游离端长,且动度较大的组织缝合时不易造成创缘重叠,龈瓣固定确实。

②外翻缝合(褥式缝合)适用于创缘较薄的粘膜、松弛的皮肤以及由内卷现象的创缘缝合,其特点是能有更多的组织面外翻接触,以保证创口愈合。为防止横式外翻缝合造成创缘缺血、坏死,缝合时边距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4mm),针距也应适当加大,其间若加以单纯间断缝合效果更好。

水平褥式缝合:用于牙龈瓣幅度宽的手术部位

垂直褥式缝合:可保持一定的黏膜切缘高度,能充分关闭切口,有效避免组织切口边缘高度的下降。用于牙龈瓣幅度窄且黏膜瓣较薄的手术部位,缝合时组织瓣必须减张充分。

外褥式缝合:该缝合法能增强牙龈瓣与骨面的贴合性

交叉褥式缝合:对于牙槽黏膜瓣幅度宽、组织瓣需要与骨面紧密贴合时可以采用此方法

③皮内缝合指真皮内层的缝合,也分为间断和连续两种,优点为术后瘢痕小,但要求技巧很高,才能达到正确对位,故仅用于整复小手术。

(二)张力伤口缝合法

组织缺损在缝合时即产生张力,若不处理而勉强缝合时势必发生创口裂开、继发感染和愈合不良等问题。因此,对有张力创口应在缝合前后采取减张措施。

①潜行分离适用于张力较小的伤口,即在创口的两侧行锐性潜行分离,使其在无张力的状态下缝合。

②辅助减张法潜行分离后仍感有一定张力,即可采用此法,常用的有钮扣减张法等。

③附加切口减张法

注意事项

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缝合不仅仅只是关闭伤口,更重要的是要将被剥离的牙龈瓣无张力地可靠固定到所需位置上,达到术后理想的牙龈美观形态,同时避免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前牙美学区种植手术时,缝合显得更为重要,甚至需要通过适当的技巧达到软组织的成形效果。

1.缝合前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血凝块,因为组织瓣内的血凝块会妨碍血管形成,瓣的内侧及邻圈部分应与新鲜血液接触。

2.持针器应夹持缝针弯曲部稍前端的位置,以尽量减少缝针变形。

3.缝合前宜用生理盐水将缝线充分湿润,并及时用生理盐水纱布擦净缝线上的血痂,这样可以提高缝线的润滑度,便于缝线在组织内穿行,减轻对组织的牵拉和撕扯损伤。

4.进针点应距离软组织瓣边缘2~3mm,穿透组织时应按照缝针的弧度旋转手腕。

5.要确实消除缝合后过大的软组织张力。因为术后软组织瓣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如果缝合张力过大,软组织瓣易被缝线切割造成撕脱及伤口裂开。

6.尽可能将缝线的结打在切口侧方,避免线结对伤口愈合造成干扰。

友情链接: